楚天都市报3月30日讯(记者徐颖 通讯员李霞)3月29日,由武汉美术馆主办的“长江长江——张增增个展”在武汉美术馆7号展厅展出,展览将持续至4月14日,观众可以免费观展。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张增增创作的有关长江的一件装置艺术作品。艺术家在武汉当地的老城区建设工地收集了300多个老百姓用的旧饭盆,将其放在展厅的一张25米长的条桌上。同时在展厅顶部安置水箱,水箱里的水则是从长江里取过来的。滴落的江水,在与饭盆接触的瞬间蒸发成气体,现场弥漫着长江的味道……艺术家通过运用水的不同形态试图探讨城市与水的关系,城市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长江 长江》
张增增表示,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是养育人民的母亲河,活在母亲河的岸边,每天人们为各自的饭碗而忙碌着。如果人民是儿子,那么饭碗将是母亲最关心的问题。这里这些饭盆,就承载着每个人的一日三餐。
《长江 长江》
张增增,1987年生于安徽省,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跨媒介工作室。张增增是武汉美术馆2019年7号实验空间的第二位参展青年艺术家。
张增增其他作品鉴赏:
《无形之形》 可变
作品说明:空间中用肉眼看,没有作品。用我们今天观看世界的“主要方式” 手机或者IPAD屏幕看那片空间,有一个撑满空间的大铁球,观众举着手机通过调整自己与作品的距离和角度来观看作品的局部或者整体。于此同时,观众扫描二维码给手机安上准备好的软件,通过纸媒或者网络传播,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360度观看这件雕塑作品。
《造物》 脑电波意念控制器,屏幕,摄像头,墙体,玻璃钢 零屿数码 2016年
作品说明:观者站在窗前,带上脑电波意念控制器即可透过屏幕做的“窗户”看到,自己的脑电波在地上塑造生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雕塑,他的形体变化,生长速度以及最终的形态取决于观者当时的脑电波变化。然后保存三维数据,用3d打印机打出小稿,用传统的泥塑放大手法把他放大至三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