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肖俊光和他的麦秸画。 陈峰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30日电 题:非遗传承人肖俊光 50余年制作“天然去雕饰”的麦秸画
作者 陈峰
刮、贴、剪、刻……不一会儿,一堆麦秸秆便幻化为一只活灵活现的金丝雀。30日,记者在肖俊光的家中见到了正在制作麦秸画的他。
今年64岁的肖俊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秸画的传承人。肖俊光告诉记者,他从小便耳濡目染地跟随母亲学习麦秸画的制作,至今已有50余年之久。
图为肖俊光正在制作麦秸画。 陈峰 摄
麦秸画顾名思义是用麦子的秸秆为原材料所作的画作。记者看到,在肖俊光的手中,采集回来的麦秸秆经过蒸、刮、贴以及剪、刻、绘等工序,便成为了五彩缤纷的花卉、栩栩如生的飞鸟、气势轩昂的蒙古马等画作。据了解,麦秆画也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记者了解到,肖俊光的麦秸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颜色天然而成。不同时节不同地方的麦秸杆也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为了做好麦秸画,肖俊光收集麦秸杆的脚步遍布内蒙古、青海、西藏及河南多地。
肖俊光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的麦秸画,大多都是用烙铁的熨烫来改变秸秆的颜色以寻找立体感,“而我的麦秸画全凭着天然颜色来找立体感,老天爷给什么颜色,我才能用什么颜色,这也增加了做画的难度。”
肖俊光向记者展示着他视若珍宝的麦秸秆,并指着一小部分颜色泛紫的麦秸秆说道,这是他和爱人去青海玩的时候,路过一片麦地得到的。虽然秸秆从外观看来都呈绿色,但是有多年收集秸秆经验的肖俊光一看便觉得这些麦子有所不同,于是他从老乡手中买下了这些秸秆。
“回到旅馆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拨开麦秸秆的外皮,没想到那个秸秆的颜色是紫红紫色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非常漂亮。”肖俊光欣喜地讲道。因为来之不易又十分罕见,这些紫红色的秸秆被肖俊光视为宝贝。
图为肖俊光正在指导麦秸画制作。 陈峰 摄
肖俊光的爱人告诉记者,刚开始她并不支持肖俊光做麦秸画,因为他一旦做起画来就废寝忘食,久而久之她担心肖俊光身体受不了。“但是后来觉得传统的非遗技艺不能渐渐失传了,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所以现在我便全力支持他的创作工作。”肖俊光的爱人说道。
如今,作为传承人的肖俊光,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徒弟,最小的还在上小学。肖俊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咱们国家的瑰宝,尤其麦秸画,它是非遗项目中的奇葩。但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很少,如果失传了那就可惜了。所以我的愿望就是希望把这项技艺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