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创刊的《读者》,从创刊号至今的每一期《读者》,王积稼一期不落地收藏下来,专门开办了《读者》展览板块。 李晓斌 摄
中新网兰州5月21日电 (高康迪 李顺民)“从1989年开始搞收藏,至今收藏了2.2万件藏品,这些藏品花费将近100万元。”这是甘肃平凉庄浪县水洛镇西关村51岁农民王积稼30年的积累。
1989年7月,王积稼高考落榜,但他没有放弃对于阅读的喜爱,依旧买书、读书、藏书,这一坚持就是30年,收藏范围由收藏图书扩展到收藏档案资料和民俗文物。
2017年,王积稼开始修建博物馆。今年5月18日,王积稼在自家庭院建办民间博物馆开馆,博物馆分为名人传记、中国教育考试制度、《读者》、名人信札、庄浪地方文献、收租院、庄浪民俗文物、美术画报、“我与博物馆”等板块,收藏图书1.5万册、档案资料3000件、民俗文物4000件。
2017年,王积稼着手修建博物馆,今年5月18日,王积稼在自家庭院建办民间博物馆开馆。 李晓斌 摄
早在旧石器时代,甘肃平凉庄浪县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王积稼建办的博物馆,抢救了庄浪县博物馆民俗文物的空白,他收藏的一些文物对佐证庄浪县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庄浪县博物馆副馆长李晓斌知晓王积稼要办民俗文物展览馆,多次前往与其交流探讨。
“不能收门票,这个钱赚不得。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每天能有很多人到博物馆里和我交流、驻足观看,内心的满足感无法言喻。”王积稼开过书店、画廊、广告公司,没有稳定收入。挣来的钱,除了养家,剩余的全部用于收藏和筹建博物馆。“家里人说我,舒坦日子不过,非要折腾,可我就跟着迷了一样。”
“小时候,我的零花钱都用来买连环画了,现在我还保存着,当时,看到县城店铺里的收音机播放的评书联播,我父亲凑钱给我买了一台。”王积稼笑着说:“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我把听到的评书再讲给他们听。”
正是如此,王积稼从小就受到了熏陶,并激发了内心对于文学的喜爱。
“废旧站的人,每有废旧书本,都会给我留着。”王积稼讲述起自己的收藏经历说:“有一回,我路过村子附近的一处废旧站,在废旧堆里翻拣到了一些五六十年代的旧课本。回家后,我找了些同样重量的废旧纸张,与那人换来了他淘得的旧课本。”
街坊四邻知道王积稼搞收藏,纷纷把一些“老物件”送给他,还有一些藏友也纷纷捐赠藏品于他。
“等王积稼的博物馆建成开馆之后,我一定要去参观。”西安市一位退休职工王国祥,将自己收藏多年的一部分毕业证书和奖状,低价转让给王积稼。“办馆展览是将这些文化精神传承下去,造福子孙后代,收藏的意义就在于此。”
“收藏的意义不是独享,而是让更多的人受益,了解过去,才能不断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庄浪县永宁镇的金久强是王积稼的“藏友”,经常与他一起交流收藏心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