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0年荆州举办首届国际端午龙舟节,在九龙渊公园赛场南端竖立起一尊高8.83米的屈原像
图为:2014年因规划需要,屈原像被移至明月公园
图为:荆州纪南河的新面貌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通讯员边飞黄煦晴摄影:通讯员高长松
爱国诗人、文学巨匠屈原在楚国郢都(今荆州纪南城)为官近20年,是荆州古城的骄傲。2000多年来,他的英姿从未在人们心中远离。
楚天都市报记者近日探访之荆州屈原像,供奉在古城东门附近的明月公园里,他一直挺立在这里,深情地凝视着这片故土、这群乡民。
昔日三闾大夫雕像今日热门打卡景点
在荆州追溯最早的屈原像,可能是位于今江汉南路的江渎宫,传说这里是屈原的居所和咏读的地方,《天问》就是在这里写成的。屈原投江殉国后,人们在这里建起屈原庙,将他当作水神供奉。最早关于江渎宫的文字记载是在南宋时期,那时重建江渎宫,立有《重修江渎宫记》石碑一块。1991年,荆州再度重修江渎宫,在天问阁里立有三闾大夫雕像。
2000年,荆州举办首届国际端午龙舟节,在九龙渊公园的龙舟赛场南端,竖起了一座高8.83米的屈原像。2014年,因为荆州城市规划的需要,九龙渊公园的屈原像被移到东门附近的明月公园。搬迁工程采用了切割组装的工艺。
明月公园管理处主任皮登峰介绍,搬迁后的屈原像连基座高15米,内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外壳使用花岗岩装饰。整个雕像俯首低眉,风格雄浑飘逸又棱角分明,与屈原忧国忧民、刚直不阿的气质形象非常吻合。这座雕像现在已是荆州古城的重要地标建筑,国内外前来荆州的游客,也将这里当做重要的打卡景点。
4日上午,记者在屈原雕像前偶遇一群来自海南的游客,他们纷纷在这里留影纪念。游客谢先生说,楚文化源远流长,屈原又是楚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能在楚国古都朝拜这位先贤,感到特别震撼。
带队的导游杨小姐恰好是湖北秭归人,她对屈原更是有着特殊的亲近感。她每年要向上万名游客讲解屈原的故事,结尾都会骄傲地说自己是伟人的老乡。
千年楚都一代贤臣城市角落烙有印痕
一位2000多年前的古人,如何长久地活在一座城市中?除了雕像,他还留有怎样的印迹?荆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谢葵是一位楚文化研究专家,他说,其实在荆州市民的心目中,屈原是完全融入这座城市的。
今天的荆州城市精神内核中,筚路蓝缕、励精图治、转型赶超、争先进位等内容,都与屈原的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坚韧担当一脉相承。又如当前扶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尤未悔等抱负志向不谋而合。
2000多年后的今天,漫步在荆州城内,屈原路、橘颂街、涉江路、江渎宫、天问广场……这些路标建筑遍布城内,处处都能见到这位浪漫诗人的现实印迹。此外,在荆州的方言中,还保留着许多与《楚辞》《离骚》相同的音和字。如“搴芙蓉兮木末”,今日的荆州人在讲“摘棉花”时说的就是“搴棉花”,类似这样的土语古典,在荆州方言中不胜枚举。
每逢周末的傍晚,市民刘长风喜欢带着上初中的儿子在天问广场散步。他说,广场上刻着屈原名篇《天问》全文,儿子一开始是好奇地认那些生僻的字,想要读懂这篇艰深的文章,到后来越来越感兴趣,几乎能全文背下来。这位先贤的仰天长问,又何尝不是留给今人思索的指引呢?
骚坛鼻祖后继有人故国盛景可歌可吟
屈原以诗歌著称于世,他的风骚也为荆州古城打下深深的标签。
荆州市诗词和楹联协会会长张卫平介绍,荆州在上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楚风”诗社,凝聚着一批本土诗人和作家,继承着屈原的文学思想,沿袭他的艺术风格。目前,荆州市内诗词协会会员有600多人,每年通过刊物和网络推出诗词作品5000多首。
张卫平说,屈原的诗采用的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聚焦国家命运、民生福祉,传播的是爱国爱民的正能量。荆州的诗人都自觉地继承和弘扬这种风格,在国内诗坛获得认可。在与国内兄弟城市的诗人交流中,大家评价荆州诗人常用的一句话是“不愧为屈原熏陶过的地方。”据了解,在荆州诗坛,每年靠写诗获酬10万元以上的职业诗人,也有近20人。全国诗词协会的一项综合评比显示,从政府重视程度、诗歌气氛、作者普及、作品质量上来看,荆州的诗歌水平排在全国第三。
在屈原的辞赋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自然景观的迷恋,他还经常以极具地域特色的植物喻人咏志,比如兰、蕙、芙蓉、荷花……开创了文学创作中借物咏志的先河。这种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与当下的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策略暗相吻合。
而今,在楚纪南古城的遗址上,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正展开宏大画卷,这座沉睡了2000多年的古城,正在散发新的生机。经过建设者们3年多的努力,区内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良。全区绕长湖分布,沿岸森林覆盖、河汊水网密布,岗地、平原、河流、滩涂错落有致,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屈原的雕像站在城市的中心,看着故国盛景,想必又有更加精彩的诗句即兴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