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心存丹青梦 虚怀为国手 ——访山水画家刘革法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30日07:14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理略实习生刘毅

图为:长峡清江情

图为:荆风楚韵

图为:湘风楚韵

【湖北国画家】

人物简介

刘革法,湖北天门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水墨画院专业画家,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湖北汉风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大展。

如今已近古稀之龄的刘革法在接受专访时,低调谦虚地用“草根画家”形容自己。“说自己为草根画家一点不假,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喜欢美术,但纯粹都是自学,后来也是一边务农一边自学绘画。”刘革法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就这样,刘革法在种田与自学绘画书法中,度过了30年岁月,这段在田间地头度过的日子成为他日后作画的一笔重要财富。在这段时间里,刘革法不仅与土地打交道,还曾经到采石场敲过石头,去乡镇上搞过水利工程,也曾经在木匠家里做过学徒。聊到这些经历,刘革法显得颇为自豪,“这些经历让我更接地气,有了更多的情怀,而这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刘革法觉得在那个时候学到的木工功夫是一门不错的手艺,而在他看来作画本身也是一门手艺。“手艺到了极致就是艺术”,刘革法认为作画本身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笔头功夫都没有到位,谈艺术那是糊弄人的!”刘革法说,“只要手上的功夫到了,那就是信手拈来,只有手艺炉火纯青了,才能画自己心目中的东西,才能谈得上‘艺术’。”

除了基础要扎实,刘革法认为,一个画家是要读书的。在他作画的案头,时常摆着一摞笔记,在记录他的灵感的同时,也记录着他看书得到的想法。在他看来,中国画家要多读书,尤其是要多读传统的画论,这样不仅能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还能从中找到自己作画的传承和出处。但这并不代表模仿古人而不做改变,“中国画在每一个阶段都是有改变的”,所以还是要立足于现代人的审美。“可以临古人的画,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刘革法觉得,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每位画家的画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描绘对象,不同的画家会有不同的构成和手法,来继承、面对传统并出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主编贾德江曾这样评价刘革法——“气韵在山水画里,往往表现为意境效果,刘革法的山水画因此呈现出唐人所具有的雍容大气的气局和胸罗万象的气势,同时也具有宋人的丘壑经营之美和元人的笔墨运用之美。”

在刘革法年轻时,他做过木匠,也在农牧场做过工,改革开放后,开过餐馆,也南下深圳经营过一家服装加工厂,但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他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总是在业余的时间里勤加练习,临摹李可染等名家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正是这种对基本功日复一日地锤炼,刘革法才能及时把握机会,真正踏入中国画的堂奥之中。

在刘革法55岁时,他在大芬油画村开了一个画廊,把采购的画作和自己临的名家画作都挂在墙上。画廊开张之后没多久,他结识了不少名家,后来拜在了国画名家王梦湖门下,从此,刘革法正式踏入了国画艺术的领域。

2007年,刘革法关掉了只开了一年的画廊,在老师王梦湖的指引下赶到北京考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从学张复兴、程振国诸先生,在他们的教导下,刘革法的美术造诣突飞猛进,接连拿下了民族百花奖等15种奖项。“这都得益于我的老师,一直走到今天”,刘革法感慨道。

相较于山水画的其他种类,刘革法沉醉于浅绛山水这一门。在他看来,浅绛山水以笔墨为主,以颜色为辅,格调高而难度大,属于一种典型的文人画,更注重画家的“画心”。相较于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华丽的装饰性,浅绛山水更偏向于抒发画家本人的对自然、对生活、对思想的深刻体会,是一种自由的侧重诗心的画法。在他看来,中国画大多都是这样,极富写意性,即便是工笔画,也是兼工带写,包含着画家的情感。有评论这样写道,刘革法把笔墨和写意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极为浓厚乃至焦渴的墨色强烈抒情写意,将线与面,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等因素融会贯通,在笔墨挥洒中展现出典雅流畅的气息,干裂秋风的细节与润含春雨的整体相辅相成,老辣的笔墨与苍茫的意境相生相应,抒写一幅幅山川云气、玉润金生的画面。

面对这些称赞,刘革法依旧宛如一个朴实的老农,并不十分在意,也不刻意张扬,即便在艺术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不管怎么样,都不能骄傲。艺术是一个磨合的过程,要走不少弯路,有时还要退步,所以艺术啊,一颗平常心、谦虚最重要。”刘革法说。

艺术 画家 笔墨 作画 刘革法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