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本报资料图片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7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5位来自文联和作协战线的代表发言。
一老一少两位作家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一位是今年85岁仍笔耕不辍的著名作家王蒙,1953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81岁时凭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最近刚刚出版中篇小说《生死恋》,现任中国作协名誉主席;另一位是2018年就任湖北省作协主席一职的70后作家李修文,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省级作协主席,他的散文集《山河袈裟》2018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由他担任监制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在2019年春节热映。
谈个人成长
时代的气象成就了作家的成长
7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的座谈会结束之后,楚天都市报记者致电刚返回住处的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他说,“在会上聆听了总书记的贺词,非常振奋,倍受鼓舞,也非常荣幸作为作家代表发言。我想,作为一个作家,首先还是应该本分地去写作,以优秀创作呼应这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李修文在座谈会上是作为第四位代表发言的,他发言的主题是《重新发现与继续担当》。生于1975年的李修文,是在中国文学蓬勃发展的上个世纪80年代滋养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1991年十多岁的他开始小说创作,长篇小说《滴泪痣》《捆绑上天堂》在《收获》发表,并被改编成热门影视作品。2014年,李修文担任编剧的48集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作为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剧,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产生很大影响。
李修文在发言中表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作协。“1997年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至吉林省作协主办的《作家》杂志社担任编辑,2018年7月,我当选湖北省作协主席。二十余年来,无论是从事文学编辑,还是从事专业创作,同其他七十年来被关爱、被培养的一代代作家一样,我对中国作协充满了深深的感激。”李修文说,七十年来,文学生活越来越具魅力,文学在我国的许多重大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先声、先行、先锋的作用,作为一名作家深感骄傲。
谈文学之路
作家要发出平民的有血气的声音
新中国文学走过70年,无论在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戏剧等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有哪些创作传统,值得青年一代作家继续传承和发扬?对此,李修文表示,“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传统的力量,真正的传统里,一定蕴藏着真正的创造。不管是古典文学传统,还是新文学传统和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它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底气和源头,首先就在于它们的创造性。”
李修文认为,而今正是创造之时——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独特性仍然无处不在,许多独属于中国式的情感和伦理正在被新的时代所激活,正在等待着作家用新的创作、新的美学去发现、去证明,就像中国作协的奠基人之一茅盾先生所说:“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绝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要真正做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必须回到新文学的初心:到人民中去,发出平民的、大众的、有血气的声音。而这两者都需要坚强的直面——直面传统在今日的被激活,直面时代新人的诞生;直面价值观被文学重新塑造的过程;直面古老文脉如何通过个人实践得以静水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