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昔日“高冷”紫禁城 今日网红打卡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2日09:3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

5月11日,成都。演讲现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学院现任院长单霁翔一亮相,便赢得全场观众的欢呼。

如今,故宫已当仁不让成为了世界“网红”博物院,单霁翔功不可没。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7年零3个月时间里,单霁翔的一系列举措,让故宫走上了开放与创新的高速路。

“入宫”7年,他究竟是如何改变故宫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对于故宫,单霁翔又做出了怎样的庄严承诺?跟着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步伐,一起去听听“宫”里的事儿。

A

故宫的尊严

“尊严”一词被单霁翔频频提及。用单霁翔的话说,就是要“让观众更体面,有尊严地参观故宫”。

2012年年初,故宫深陷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陷入低潮。

就在这一年,58岁的单霁翔接到调令,成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

单霁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这一走就是5个月,走完了故宫的9371间房屋。据不完全统计,近600年来,只有两个人走遍了故宫所有的房屋:一个是单霁翔;一个是他的秘书周高亮。

这次走访,让单霁翔真切意识到,自己已经把故宫当成了“家”。他看不惯别人在自己“家”里面抽烟、扔垃圾。于是,故宫多了一个弯腰捡垃圾、抠烟头的“看门人”。

2013年,单霁翔提出“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他要求每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

2014年,单霁翔又提出“屋顶不能有草”。因为草的生命力很强,屋顶上的草在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就得大修。“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单霁翔说。

除了禁烟、捡垃圾、拔野草,单霁翔还拆除了故宫内破坏景观和谐的临时建筑、把占用古建筑办公的单位请走、清理宫墙之内的私家车、所有国宾车辆停到午门前步行参观故宫……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单霁翔坚持“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用尊严捍卫紫禁城。

由于早期故宫内仅设有几处公共卫生间,门口时常大排长龙,有不少游客一路走一路问,找了数十分钟厕所,最后看着长队叹息。单霁翔说,为了更好地做好游客服务,故宫博物院近年来一直在做“厕所革命”,通过大数据分析,把故宫女厕增加到男厕的2.6倍;为了解决游客无处休息的问题,博物院做了1000多把椅子,又结合环境做了很多树凳,可供11000人坐下休息。

找回游客尊严的同时,文物和故宫的尊严也一步步回归。

B

文物活起来

“拥有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现实生活做出贡献才是最重要的,‘活起来’告诉我们,这些文物是有生命的。”

故宫拥有很多“世界之最”。上岗之初,单霁翔却发现,故宫70%的范围都竖着一个牌:“非开放区,观众止步”。“99%的文物是沉睡在库房里面的,人们根本看不到。”单霁翔开始问自己,什么最重要?

“拥有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现实生活做出贡献才是最重要的,‘活起来’告诉我们,这些文物是有生命的。”他开始着手故宫开放区域的扩大。“从30%到52%,2015年到了65%,2016年到了76%,今天已经突破了80%。过去大量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牌子的地方变成了展区、展馆。”

“当这些文物得不到保护时,它们是没有尊严的,它们是蓬头垢面的。它们得到保护得到展示,就会光彩照人。所以我们下定决心,明年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要让收藏的180多万件文物,每一件都必须光彩照人。”单霁翔说。

C

宫里的男神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让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复文物的匠人成为不一样的“网红”。

虚拟的数字技术,让游客们探到了脚步和目光所不能及的故宫深处,而真实的文创产品,则让传统文化之美从深宫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单霁翔介绍,到2017年,故宫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突破了1万种,收入突破了15亿元。

故宫文创成为顶级IP的背后,研发要去掉商业化,要有创新精神,还要具备“工匠精神”。单霁翔崇尚“工匠精神”,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让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复文物的匠人成为不一样的“网红”。钟表修复师王津甚至凭借这部纪录片,捧回了国际电影节白金奖。

故宫博物院于2013年11月成立了故宫学院,打造了“故宫讲堂”、“紫禁书院”多个品牌,开展社会传播教育;针对青少年,故宫博物院研发了更多实践性的课程,并举办大量的宣教活动。在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故宫博物院通过中英文网站、青少年网站、《每日故宫》等系列精品APP、VR影像、数字故宫社区以及一系列具有故宫文化元素和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新媒体互动手段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播需求。

“让自己俗一点,别高高在上。”故宫工作人员说:“我们希望把故宫带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谈到故宫不再啧啧称奇,而是感到亲切。”

D

故宫的未来

接下来,他将和众多故宫人一道,为“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而努力。

在单霁翔看来,“故宫博物院院长”这个岗位是高风险的职务。退休后,单霁翔说,“七年零三个月的院长经历告诉我,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就是保护好,它们一定要重回我们的社会生活。”

“当文物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当我们的民众从实实在在的文物保护中受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才会倾心地保护文物,文物才更有尊严,更有魅力,我认为这才是文物保护的一个良性循环。”

如何成为一座好的博物馆?单霁翔说,“不是观众来就是好的博物馆。一定要不断推出适合人们今天生活的优秀的文化活动,叫人们休闲的时候想走进博物馆,参观完之后还想回到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要让故宫文物有灿烂的过去、尊严的现在,以及健康的未来。”单霁翔表示,当更多人走进来,博物馆也就有了生命力;当更多文化走出去,博物馆也就有了影响力。只有不断地优化人们参观文物的体验,不断挖掘文物背后的内涵,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才能让文物真正具有活力,让文化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明年古老的紫禁城就要迎来600岁大寿,“智慧故宫”也将完成。单霁翔表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统上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什么?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什么?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当我们有文化自信时,再加上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我们才能拥有未来。”(记者吴德玉 荀超)

成为 故宫 文物 故宫博物院 单霁翔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