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襄阳频道 > 襄阳新闻

杜槽河上,“西瓜秧”种出“大西瓜”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9日15:39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黑虎山水库。

图为:仍在发挥作用的“西瓜秧”渠段。

 

湖北日报通讯员 崔生田 秦志刚

老河口档案馆珍藏着一份珍贵的奖状。

那是60年前国务院颁发的奖状: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赵岗人民公社,签发人为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获奖的缘由是,赵岗创造的“西瓜秧”式水利灌溉工程。

筑堤拦河,盘山开渠,引水灌田

所谓“西瓜秧”式水利灌溉工程,就是在小河上游筑坝引水,盘山开渠,渠首筑坝像瓜根,盘山渠道像瓜秧,沿渠堰塘像西瓜。

赵岗,地处鄂西北“三北”丘陵岗地,是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下设的一个区。区域内有一条杜槽河,发源于鄂豫交界处的三尖山,流经赵岗、洪山嘴,汇入汉江,河流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

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连年干旱,解放初期农谚有云:“河下流水两岸干,山上红土石头蛋”“岗地干旱多,缺水无奈何,种的绿豆不结角,包谷不结砣,离了红薯不能活”。

1955年,赵岗区(公社)永固农业社(现洪山嘴镇小黄楝树村)支部书记王德中,带领农民在杜槽河上游杨庄修建了一座很小的滚水坝,挖渠引水上山,将108亩旱地改成水田,产量大幅增长,农民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种的稻米。小小的水利工程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引起了周边人们的惊讶。

“啊!水还能上山?”“旱地改成水田增产这么多!”方圆十里八村的农民来看了,全县各地干部来看了,一个个称赞叫好。

第二年,杜槽河下游六合农业社(现洪山嘴镇池岗村)支部书记赵长山,学习永固经验后胆子更大了,带动实施一项前所未有的水利工程,“筑堤拦河,盘山开渠,引水灌田。”当年旱地改水田412.4亩,冬天又把引水渠加长6.5公里,改水田1200亩。又沿着岗岭上渠道修建小水库,开挖堰塘,形成了“筑坝拦河,盘山开渠,沿渠修堰,平时渠水灌堰,忙时堰水灌田”的系统水利灌溉工程,由此被命名为“西瓜秧”式水利灌溉工程。

修水库,“西瓜秧”上结“大西瓜”

1957年11月,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来到光化县调研后,欣然题词:“伟大的创举”。

1958年1月,《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题目是《一篇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的报告》。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杜槽河“西瓜秧”式水利灌溉网纪录片,“西瓜秧”被搬上银幕。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光华县委决定,在赵岗杜槽河上建设一座中型水库——黑虎山水库,要在“西瓜秧”上结个“大西瓜”。

根据规划,黑虎山水库大坝是土质坝,海拔高程182米(坝身高21.9米),坝顶长589米,顶宽6米,配套建成30千瓦小发电站一座,总投资133.6万元。这是光化县第一座小型水电站,水库建成后可灌溉土地1.1万亩,旱改水6000亩。

这样的水库,现在看来是个“小工程”,可在当时,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设备,困难重重。

县委决定,由县委书记处书记赵富林任指挥长,县委委员、公安局长徐青山等3人任副指挥长。徐青山住到赵岗工地参加具体调度。

1958年10月,水库开工兴建。一时间,黑虎山水库工地红旗招展,人抬肩挑,最多时达3800余人。

三山低头水让路,黑虎大坝红旗飘

办法总比困难多。

水库施工中,没有水泥制管,就在技术员指导下按土法建起立式窑,烧制出水泥;劳动强度大,就集中民间能工巧匠,自制了木质轨道车、板车运土,研究出高处取土低处上坝的土办法;移民安置难,就采取农业社调整土地,县、区补助经费,集体出劳力帮助建房,妥善安置了56户淹没区农民的搬迁问题。

一段时间里,劳动力不够。为不影响进度,光华县委决定从薛集调800余人到黑虎山水库施工。薛集区二话没说,迅速调集人员按数按时赶赴工地,安营扎寨,干了一个冬春。

1960年1月19日晚,赵岗区委为了慰问黑虎山水库工地的建设者,专门到工地放了一场电影《董存瑞》,大家都兴奋不已。

有一次,赵富林到黑虎山工地后看到热火连天的场景,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筑坝英雄干劲高,战斗声音冲九霄。三山低头水让路,黑虎大坝红旗飘。”

当年春天,黑虎山水库竣工,旱灾不断的丘陵变成了自流灌溉、常年保收地区,低产旱粮变成了高产水稻。

几十年来,经过不断修缮,当年人民群众创造的“西瓜秧”成果还在造福后人。

(图片提供:老河口市档案馆)

【纠错】编辑:周婵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