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襄阳频道 > 襄阳新闻

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改革创新勇向前 谱写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8日11:45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一隅

图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保税物流中心

图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第一单

图为: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图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

图为:亚洲最大汽车试验场鸟瞰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汉江之滨,千帆齐进。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内,改革创新的浪潮奔腾不歇。“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全国其他自贸区比”,以深化改革为核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新环境。

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千年古城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片区重点项目概览

(一)综保区一期项目

项目总投资56亿元,总用地面积3003亩(其中一期1531.5亩,二期1471.5亩),净用地2409.15亩。其中,项目一期起步区占地468亩,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保税加工厂房(10万平方米),总部办公大楼、会展及展示展销中心和配套设施等。目前,项目用地征收补偿工作已全部完成,被征土地农民失业保险已办结;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研、环评、稳评、能评等报告编制及报批工作,并取得了规划条件和正式红线图;配套填土场地247亩征收工作已完成,土方平整工程已于8月中旬完工。截至目前,出口加工区项目方案设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并获批,项目工程建设招标公告已于9月30日发布。10月25日,综保区总部经济区设计方案已上报襄阳市规划局审查,方案审定后将按程序启动项目的工程建设招标工作。10月31日,综保区一期起步区出口加工区项目监理开标,目前正在对中标候选人进行业绩核查,待核查结束后立即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11月1日,综保区一期起步区出口加工区25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加招商模式资格预审开标。同时,全省投资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襄阳综保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综保区出口加工区项目现场顺利举办。11月2日,综保区综合服务区2.2平方公里前期咨询(概念性规划及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招商引资方案编制)已发布招标公告。

(二)自贸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

项目总投资1.49亿元,规划用地44.7亩,建设用地20.7亩,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目前,项目用地已收储完毕,场平已完成。市政府已经对自贸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用地变性进行批复。项目已取得市发改委立项批复,土地摘牌工作已经完成。7月13日启动EPC招标工作,中标单位为中交一航局。目前,项目基础工程以及隐蔽工程施工正在推进。自贸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于201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该项目西侧首层及二层主体结构完成,正在进行三层结构钢筋绑扎;布展公司已进场放线;东侧沙盘区域二层结构完成,正在进行三层结构脚手架搭设;消防水池基础结构完成,正在进行首层模板支设。按照计划,项目主体将于年底完工。

(三)检验检疫处理区项目

项目总投资5472万元人民币。项目征地56233.61平方米(约84.35亩),新建检验检疫处理区总建筑面积5871.66平方米。检验检疫处理区项目2017年11月6日开工,今年6月完成了土建工程施工,已组织预验收。目前设备安装完毕,等通水通电通气试运行。水电气将从21号路接入,三通完成后设备试运行合格,将组织竣工验收。

(四)食用菌交易中心项目

依托国内最大食用菌交易集散地和出口基地的产业基础,启动了食用菌交易中心项目建设,通过升级传统食用菌交易模式,带动襄阳及周边地区食用菌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聚集发展。2018年5月28日,高新区管委会明确由陆港公司和高科公司作为出资主体,共同发起设立襄阳食用菌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作为食用菌项目的建设、运营主体。目前项目正在以“产业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推进建设的方案,同步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向省政府以及省自贸办、金融办等部门申报交易中心资质。

(五)跨境电商平台项目

2018年5月完成了项目的招标工作,6月与浙电公司签订了建设合同。第一批硬件设备已到货并已安装上架,后续设备已全部到位,公共服务平台的各模块基本开发完成。目前,正积极与相关电商公司沟通、洽谈合作事宜。

披荆斩棘 敢当“排头兵”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正式揭牌。

改革的大幕徐徐拉起,对外开放的新乐章已经奏响。抢抓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历史机遇,以自贸试验区为倒逼改革的总抓手与突破口,早已成为襄阳决策者的共识。“把自贸区建设好,第一件事是我们要自我变革、解放思想、破除定式。”揭牌10天后,在襄阳片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强调,要大胆试、大胆闯,不惧挑战,勇敢向前冲,努力创造可检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把襄阳片区建成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

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标,改革成为自贸区建设的关键一招。此后,襄阳片区建设成为襄阳市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自贸办),负责研究制定襄阳片区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指导、协调、督办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的落实。各有关单位根据《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170条》,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

通过借鉴吸收国内各自贸区改革经验34条,襄阳市税务部门、行政审批局等单位的一批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改革成果取得阶段性进展,创新试验效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17年5月12日,襄阳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将一张营业执照颁发给湖北带路商贸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林林,这标志着襄阳在全省率先发放“九证合一”营业执照。“九证合一”,即在“五证合一”登记改革的基础上,将海关报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对外贸易经营和公章刻制的编号或标识,一同标注在营业执照上。

改革的步伐,坚实并且笃定。按照事项能减尽减、项目能合全合、程序能改都改、告知一次到位、管理全面创新的思路,自贸区开展“区域评估”“拿地即开工”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试点,探索工业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和“一张表格管开工”集成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多评合一”。工商部门对经清理后保留的涉及企业证照事项中的备案事项,纳入“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整合范围,将87项涉企准入准营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一网联办”,实行“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2018年3月30日,工商登记窗口发出了首张“四十七证合一,八十七证联办”营业执照。目前,在自贸片区已经实现“四十七证合一,九十证联办”。

“实施‘多证合一’改革后,申请人从过去的跑14个审批部门窗口变为只跑1个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口发照(证)、一次办好’,”襄阳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改革后申请材料从最多134套表格材料248页,减少到一套表格材料15页,减少95%以上,审批时间也从4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以内。

勇担重任 闯出新天地

打造改革高地和开放高地,核心在于“放权”和放宽准入,以开放倒逼改革创新、倒逼结构调整、倒逼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开放红利。

对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率、就是财富。企业开办时间是营商便利度的关键性指标。依托网上办事系统简化审批流程,襄阳片区降低市场主体“准营”门槛,全力落实“证照分离”改革,规范53项改革许可事项,协助构建审批、监管、执法信息共享体系,片区工商登记窗口80%以上的登记事项,实行“即时办理,当日清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4月4日,全省首个“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在襄阳自贸片区正式办结。

“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原来需要20天,现在提交申请材料、签过承诺书后,20分钟就能把证拿到手。”5月9日,谈到襄阳自贸片区“证照分离”改革给企业带来的便利时,某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负责人齐星十分兴奋。

以往,不少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办理速度很快,但是在办证环节却困难重重。“证照分离”改革有效破解了市场主体“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既“减”环节又“压”时限、“优”流程,激发了市场主体创业经营活力。

襄阳自贸片区行政审批局政策法规科科长杨洋介绍,齐星办理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属于“证照分离”改革中的告知承诺事项。过去,收件、审核、现场踏勘、审批、发证,需要20天。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后,申请人签订一份告知承诺书,即可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提交的材料、办理的环节都大幅精减。“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制度创新在持续深化。”襄阳自贸片区负责人介绍,“我们提供食品药品‘一站式’网上审批服务,做到‘信息跑网路代替群众跑马路’;大力推行‘容缺审批’,涉及13个行业的80项事项,占审批事项总量的42%,片区内企业华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走‘容缺审批’流程办理施工许可,比按正常审批流程节约了10天时间;制定行政许可申报材料精简办法,对第一批15个审批事项的申报材料进行了精简,材料数量从92项精简至62项,减少了33%。”

2017年11月,襄阳自贸片区税务部门还启动“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平台,出口企业登录该平台即可一站式办完报关、报检、外汇核销和出口退税等口岸业务,国税机关可即时审核出口退税数据,企业当天就可以收到退税款。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6日,襄阳高新区已有53户企业享受了“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平台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出口申报退税业务覆盖率达到100%。

据介绍,“单一窗口”整合了口岸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许可证办理、出口退税、查验免收费等21项功能,可大幅度提高国际贸易通关和申报出口退税效率。“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办理系统实现了从报关出口到出口退税的整个国际贸易链条所有功能的全覆盖,并基于整合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和远程传输系统,进一步优化退税审核流程,并实现了数据“零采集”,以往企业申报出口退税大量需要手工录入相关数据,现在可直接通过平台接口获取,工作效率由此大幅提升。

襄阳恒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襄阳自贸区内最大的出口企业,其产品汽车铝制轮毂畅销海外,2017年全年申报出口销售额7265万元,退税1226.32万元。由于企业财务制度完善,纳税信用级别高,2018年被评为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一类企业。企业日常申报出口退税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手续。2018年2月6日,企业申报退税1041716.44元,当天就收到了退税款。企业财务总监余庆丽对此非常满意,“企业贷有银行贷款,资金压力较大。自贸区成立后,出口退税的速度明显加快,由原来的每月1日-15日申报,月底26日左右退税变为即时申报即时退税,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占用的压力,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动力了。”

扬帆起航 砥砺新征程

3月28日上午,首趟“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满载着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货物,从襄阳自贸片区内金鹰重工物流园驶出,开往德国汉堡。

借力“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襄阳自贸片区优势企业大步“走出去”,同时将通过“引进来”带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日渐成为共识。“高铁时代的到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助力襄阳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重振‘七省通衢’‘南船北马’之雄风,再铸万商云集、百业繁盛之辉煌。”在多个场合,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就对接“一带一路”、扩大襄阳开放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襄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谋求在开放格局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深、拓宽。

从东南亚近邻到欧洲大陆,再到广袤的非洲腹地,“襄阳造”正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实施,阔步“走出去”。

2017年9月12日,骆驼集团与克罗地亚Rimac汽车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投资10亿元在襄阳片区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及BMS项目。

3月6日,在原有出口订单的基础上,PSA集团又急增空运订单,以满足欧洲市场用户的需求。截至今年2月底,神龙公司襄阳工厂出口欧洲的1.2THP发动机达到7.5万台,发动机质量经受住欧洲市场的严格考验。

无独有偶。凭借专业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产品,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门把手等汽车零部件成功进入加拿大麦格纳和法国PSA公司全球采购体系。

此外,际华三五四二、骆驼集团、隆中药业、汉丹机电等一批企业走出襄阳,在国内外设立基地、收购品牌、兼并重组、靠大联强。

2017年,襄阳市机电产品出口额5.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超过500万美元的机电出口企业有16家。“走出去”让襄阳对外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作为改革创新的主阵地,襄阳自贸片区在全国156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连续保持进位态势,并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初步形成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襄阳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邓卓海说:“经过一年多的‘大胆试、积极闯、自主改’,自贸区已经建成了一系列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创新机制,并纳入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案例,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区域协调发展探索了新模式。”

新模式出现,政策供应不断创新——

“改革创新是自贸区试验探索的核心要义,要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不要让众多的陈规旧制束缚了改革创新的手脚”,8月17日,在襄阳自贸片区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强调,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雷厉风行提升改革创新效能。

自贸区是制度创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主题,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而进行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外商投资、服务模式、事中事后监管等一系列改革,从而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既是自贸区建设遇到的挑战,也是重点改革突破的方向。

围绕过去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中想干又干不了的事情,围绕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在改革创新中已经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湖北自贸区总体规划确定的170项改革任务,襄阳自贸片区从破解融资难题、人才短缺、经济流量不足、开放平台建设滞后、科技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出发,不断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释放制度红利。

目前,《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70项改革试验任务中,涉及襄阳片区的改革试验任务共160项。今年4月,经第三方毕马威公司评估片区已完成改革试验任务100项,完成率为62.5%。下一步,襄阳片区将加大工作落实力度,要在完成《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2018年行动方案》111项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力争2018年完成《总体方案》的80%。

3月底,片区对接并启用了湖北政务服务“一张网”,并于4月底制定了“三办服务”实施方案,集体研究制定并公布了第一批“三办”清单,全面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服务模式。目前,依托新信息化业务系统,整合现有24个行业的35个审批窗口,分成4个综合受理专区,实行不分行业、事项综合收件受理,一举解决了过去“业务系统杂、数据孤岛多、信息归集难”等痛点难点问题。

“以往我们公司为外国专家和职工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要跑公安、外侨、人社等部门,至少得30个工作日。如今在国际人才服务港,新证办理只需13个工作日,办理老证延期服务只需要十几分钟。”8月14日,湖北日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外事管理工作人员王小卿,为襄阳自贸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的一站式服务点赞。

为吸引符合“高精尖缺”和市场需求导向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企业家、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落户,襄阳自贸片区打造国际人才引进“直通车”,整合公安出入境、外侨、人社部门职能,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简化工作手续办理流程。截至11月5日,办理护照692件,港澳通行证578件、台湾通行证180件、外国人居留许可证116件,外国人签证7件,外国人来华工作类居留许可121件,赴香港定居1件,赴澳门定居1件。为吸引和集聚海外人才营造了更为优质的环境。

格局重塑,打开发展疆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随着多项制度的创新,襄阳自贸片区企业办事更方便,流程更明确,效率更高。

利用保税物流中心的区位、功能和政策优势,集聚进出口资源,减轻企业进出口环节负担,是襄阳自贸片区的一大特色。

进出口报关单共294份,168进126出,进出仓毛重2909.81吨:净重2781.37吨;进出口监管货值3865.8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5061.11万元),服务企业57家……正式封关运营一年之际,襄阳保税物流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优异的成绩与服务创新密不可分。襄阳保税物流中心的运营单位襄阳陆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望华强介绍,保税物流中心创新进口保税、出口通关一体化、即进即出三大模式。为加快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发展,襄阳陆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努力构筑招商平台、创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网络、明确招商重点,积极培植引导一批潜力大、实力强的企业到保税物流中心经营。目前,该公司已经与某知名棉花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规划建设进口棉花分拨仓库;加快搭建退税资金池,未来产品货值高、退税周期慢的产品进入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后,当日即可退税。

此外,东风日产、金鹰重工、骆驼电池、正大集团等企业已经在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内开展保税仓储和配送业务,东风康明斯、恒德汽配、湖北化纤等企业已经开展出口通关一体化业务,际华三五四二、中日龙和华磁电子等企业已开展即进即出业务。

望华强介绍,襄阳保税物流中心持续优化自贸片区入驻企业服务,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全力打造襄阳对外开放“桥头堡”。截至目前,襄阳保税物流中心综合办公楼已签约入驻注册企业400多家,涵盖金融、商贸物流、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中介咨询5个行业。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内还将建设冷链物流项目,打造集冷冻冷藏、信息管理、物流配送、展示交易、储运加工、综合配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冷链物流中心。

截至11月5日,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报关单共 577份,386进 191出,进出仓毛重15784.91吨:净重15469.14吨;进出口监管货值8212.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54400.34万元)。现有库存6157件,价值人民币3822.68万元。3月28日“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首发仪式在片区金鹰重工物流园举行。现在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营,截至目前共发运174车,货值约2682万美元,货重约2042.26吨,6月之后发运138车,其中湖北本地货物44车。由于商贸物流体系的完善,对外出口溢出效应明显,2018年1月-9月,高新区完成出口额 17.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24%。

结构优化,凸显充沛后劲——

“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这是国家对襄阳自贸片区的重要定位。

得益于持续深化的创新,襄阳自贸片区厚植出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沃野之地。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是襄阳自贸片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围绕上述目标定位,产业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今年1月-9月,片区实现产值1003亿元,同比增长11.49%,其中,园(镇)板块实现525.6亿元,同比增长13.87% (扣除零申报企业基数同比增长15.39%);东风三大厂完成477.3亿元,同比增长8.98%。片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10.5%。片区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7亿元,同比增幅14.09%。

更令人欣喜的是,自贸区正成为高技术产业的密集区,澎湃出日益强劲的高质量发展动能。对接“中国制造2025”,将襄阳打造成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中部地区先进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电工装备基地。

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襄阳自贸片区将继续丰富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品种,重点提升系统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及配套服务。

以打造中部信息港为重点,加快打造以“云制造、云政务、云物流、云检测”等为核心的大数据应用中心,着力构建以“云应用、云计算”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格局。

围绕打造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引进相关机构入驻,建设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

让“僵尸企业”出局,才能为高质量发展腾挪出足够空间和资源。上半年,襄阳自贸片区对片区内纳入统计的185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家,商贸业23家,服务业39家),对濒临破产的企业,按照“改造提升一批,盘活一批,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依法依规稳妥处置,加快实现市场化运作,助推企业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对存在的问题项目、闲置土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分门别类制定整改措施,盘活存量资产。

此外,襄阳自贸片区还将通过加大金融业开放、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支持跨境投融资业务等措施,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通过支持科技制度创新、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等措施,深入推进创新创业。

今年3月,管委会抽调5名人员组建自贸区招商工作专班,围绕重大项目和产业提档升级,围绕改革方案任务需求,牵头协调自贸招商。1月—9月落户自贸区项目36个,总投资191.6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6.45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148.5亿元。所有落户的36个项目中,汽车零部件项目17个,总投资26.2亿元;电子信息项目3个,总投资10.5亿元;新能源汽车项目3个,总投资21亿元;新能源新材料项目2个,总投资4.8亿元;装备制造项目4个,总投资6.6亿元;其他工业项目2个,总投资25.3亿元;商贸及服务业项目5个,总投资97.2亿元。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汉江潮与世界潮交融激荡,集众智、汇众力,定能跑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纠错】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