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郭家湾文化广场。宝塔村近年来投入300余万元进行美丽村湾建设。目前已进行景观路、村湾墙面艺术墙绘、立体观光农业大棚、4000平方米绿化带等项目建设,栽种景观树1000余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李星 吴涛 摄)
清除垃圾13.25万吨、清理广告牌2.2万块、清理水面9.23万亩,拆除违章及破旧建筑18014处……6月13日,咸宁市在乡村振兴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公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阶段性成绩单。
香城泉都,声名远播。然而咸宁部分铁路边、公路旁、沿河沿湖岸线,垃圾清理、污水治理不到位,乱搭乱建乱放现象严重,安全、卫生问题堪忧;在部分乡村,垃圾堆无人清扫,污水四处横流,黑臭水体亟待治理。
4月1日,咸宁市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一场硬碰硬、实打实的环境颜值保卫战“鸣枪”。
“先建后拆”赢支持
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水体岸线,节点沿线,村庄沿线等5类沿线,是这次整治重点。
6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只见淦河沿岸干净整洁。该村11组和12组,京港澳高速公路跨越而过,一部分民房正进行立面改造。村保洁员周家兵、王美珍等4人正在清扫公路。迎向高速公路的墙面,以绿色为底色的巨幅漫画十分抢眼。
村党支部副书记潘盛军介绍,该村聘请18名保洁员,负责全村公共部分的保洁。村里还整合移民奖补等资金,开展道路拓宽刷黑、立面改造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张淑芳家的破旧厨房、猪圈前一天刚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独立厨房、卫生间。“村里先建好新的厨房、卫生间,我的旧房昨天才拆,原址将改建小花园。”张淑芳说。为了鼓励百姓参与,村里先建后拆,赢得群众积极支持。
一番“大洗脸”,面貌大变样。潘盛军有几分自豪:“现在从高速公路上看,我们村美极了,像画一样。”“赛道美丽干净整洁。”6月16日,到通城县黄袍山景区参加全国自行车户外公开挑战赛的男子组冠军施文通也对咸宁乡村赞赏有加。他说,自己在全国很多地方参加过比赛,黄袍山一带的乡村之美令人难忘。
环境美了享实惠
在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采访,67岁的农妇曹艳秋热情地用白瓷杯端茶敬客。细看瓷杯,杯上写着“咸宁市政法委 2018年8月”等字样。
说起茶杯,曹艳秋赞不绝口:“驻村工作队的干部郑卫平送的!”“一共送了多少个?”“8个。”老人用手比划着回答。听见热闹,曹艳秋的邻居也来了。“这个我们家也有。我有两个儿子,家里得了16个杯子。”“够摆两桌子啦。”大伙乐了。
原来,为调动当地百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干部们召集大伙开会时,将白瓷杯作为奖品发给大家。除了瓷杯,门前的绿色垃圾桶也是免费发的。“垃圾什么时候清运?”“垃圾桶装满了,就有人来清运。”会讲普通话的邻居张红艳帮助代答。“收费吗?”“不收费。”
村里还免费给村民的大门喷上红漆。村民们说,人居环境整治,得了不少实惠。
离塘湖镇不远的崇阳县高枧乡高枧村,经过立面改造的龙河古街古香古色,迎街面电线全部后迁,兴建了廊道,刷了赭红色油漆,映衬在蓝天白云下,分外美丽。“计划投入2000万元打造龙河古街景点。”乡长刘素兵介绍。
通城的塘湖镇与崇阳的高枧乡两地紧邻,被幕阜山绿色旅游公路一线串珠。两地有意借人居环境整治,将美景联成一线,互相借力谋发展。
禁塑禁鞭“动真格”
“请喝茶!”在崇阳县港口乡政府采访时,工作人员捧出玻璃杯里泡的清茶。
乡党委书记张朝晖介绍,自5月7日起,全乡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杯碗餐具。乡政府机关全部改用消毒餐具,并配套了消毒柜。
走进政府对面的美凤餐厅,50多岁的老板娘庞美凤见来客了,也是用玻璃杯倒茶。她说,改用消毒餐具不到一个月,少开支三四百元买一次性餐具。餐厅配套一个4层消毒柜,够用。
庞美凤的邻居周再来是个厨师。一个月前,她接到通知,下乡办酒席,改用消毒餐具,可得到补贴,继续用一次性餐具的,被发现的话,要罚款。她花1500元买了25套消毒餐具,乡政府补贴1000元。5月22日,一位村民办酒席,周再来带去消毒餐具,对方开始怀疑是找机会多收钱,中途见到村里、乡市场监管所来人拍照检查,才知道这次是“动真格”了。“港口山川秀美,可每次雨水过后,河道内、两旁树枝上,到处都是一次性塑料用品。”张朝晖介绍,禁用一次性餐具取得成效后,还将禁用更多白色垃圾,引导百姓使用竹编、竹器具等环保产品。
在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大埚村,不仅禁塑,还禁鞭。“村里准备了4套电子鞭炮机和礼炮。”大埚村支书吴国甫介绍,以前红白喜事放鞭炮得一两万元,现在租用电子鞭炮,一两千元即可解决,不仅节约了开支,还保护了环境。
记者手记
重在建立长效机制
张爱虎
在某偏远山村,偶然见到垃圾分类亭,摆放着分类垃圾桶。农村也普及垃圾分类了吗?细问才知,分类收集的垃圾无法做到分类处理。垃圾车一来,一股脑全部装上车运走了。运到哪里了?就近就地填埋了。村干部说,垃圾分类试点能否推开,还得再看。
咸宁农村垃圾处理,普遍是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近两月,该市共清理垃圾13万余吨。如何处置?近的运到咸宁垃圾发电厂;偏远的,转运成本太高,就地填埋。但在一些地方,农村土地全部承包,村集体无地可用,没有填埋场,随意处置留下隐患。
保洁员的工资、乡镇垃圾清运费,目前大部分从县级整合的扶贫政策资金中解决,另有部分需要乡镇、村集体配套解决,没有固定来源。值得关注的是,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是阶段性战役,但环境治理没有穷期。扶贫政策之后,环境治理的资金从何而来?目前,相当部分乡镇是“吃饭财政”,来源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弱,很多村集体经济收入尚未达到5万元,而需要支出的保洁费占相当大比例。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保障制度,也需从长计议。
自百日攻坚战行动开展以来,咸宁市人、物、财累计投入达8.42亿元。这种投入主要是政策性奖补投入,老百姓和社会资本投入偏少。要解决投入不足难题,需将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结合起来,长远谋划,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提升百姓参与积极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胡剑芳 马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