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城镇围绕“红色高地、绿色崛起”发展定位,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牛鼻子来抓,带领群众发展茶园面积达35000亩,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驻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第一书记(右二)与队员在路灯下商讨发展大计。
7月3日,三里城镇三里村党员廖汉波挂“党员家庭”牌亮身份。
7月1日,东新乡彭河村党支部成员与扶贫队员商议增强村庄“造血”功能,推动帮扶村实现新发展。
7月3日,三里城镇党员王德宏(左一)指导唐贵等贫困群众高温天气如何科学喂养黄牛。
73年前,中原军区部队在大悟宣化店成功实施“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如今,另一场硬仗,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大悟将完成13个贫困村出列、12072户29256人稳定脱贫任务,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脱贫攻坚战,如何决战决胜?大悟县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以实施“党建+脱贫攻坚”为引领,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精准脱贫发展优势,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孝感日报讯(记者高文峰 宁波 季萍 特约记者胡思顺 通讯员李杨)
传承红色基因
党旗插遍“主阵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大悟,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十大将军县之一,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老区不脱贫,我们对不起革命先烈,对不起老区的群众!”大悟县委书记余德芳说,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付出最多,大别山岭岭埋忠魂,村村有烈士。
为让红色基因赋能精准脱贫,大悟县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的作用,聚焦党建“主业”,压实攻坚“主责”,将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建立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切实把脱贫攻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6月27日,大悟县的“干部结对帮扶日”。农业农村局局长卢频再次来到包保村东新乡鹿鸣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面对面交心谈心,详细了解扶贫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认真查看帮扶项目的进展,共同谋划下一步扶贫举措。
今年3月1日起,大悟县明确要求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周“三天两夜”住村工作。
东新乡鹿鸣、彭河、青莲三个村是农业农村局的对口包保村,卢频直接包保的是青莲村。在青莲村住下之后,他发现了很多以前没发现的问题:扶贫产业规模小、分布散、效益差,村里缺乏致富带头人。
转机就此开启。卢频积极协调,局里投入帮扶资金17万元,将村里的荒山荒岗利用起来,免费提供种苗和肥料,发展绿茶和油茶基地200亩,中药材基地100亩。
目前,基地已经完成栽种,绿茶3年、油茶5年后就能收益;中药材今年秋季就能收益,预计每亩可收入3000元。
变化不仅仅如此。卢频在村里住下来以后,还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帮村里安装了150盏太阳能路灯,整修了10口堰塘,整治了340米河道……
在大悟,像卢频这样每周“三天两夜”住村工作的县直部门“一把手”有90位,实现县直部门全覆盖。他们既当局长,又当队长,在一线指挥,在前线实干。
一名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面红旗。大悟县统筹省市县乡村五级帮扶干部力量,尽锐出战,6545名驻村帮扶干部把一面面红旗插遍了脱贫一线“主战场”。
身入、心入、情入,党员干部的作风更实了、感情更深了、帮扶更准了、措施更细了,让贫困山区悄然发生巨变。
2018年度省对市县党委政府扶贫成效考核,大悟县综合评价排名第2位。
践行“突围”精神
聚力打好“攻坚战”
今年1月,大悟县四姑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颜楚的人生拐了一个弯——从包村干部变成了光明村党支部书记。
光明村,是全县18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之一。
颜楚原来是包村干部,对村里的情况当然一清二楚,上任伊始也有心理准备,但工作的困难程度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为发展产业,颜楚经过考察,引进大悟县胡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持村民种植黄花,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
屋场院子会、群众代表会开了四五次,话说了一箩筐,就是没一个人应声。追问原因,群众来一句:“原先让种油茶,现在搞得怎么样?”一句话把颜楚噎得没话说。
原来,上任村“两委”班子号召大家种植油茶,因管理不善,导致茶园荒废。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无奈之下,颜楚与驻村工作队商量,由工作队解决资金问题,村集体发展种植50亩黄花。3月份种植,现在已经开始受益了。
每当卖黄花时,便有村民来问,一亩地能摘多少斤,一斤多少钱?看到效益不错,村民们渐渐开始关注,表示出种植意愿。
“下一步,我们将为愿意种植黄花的贫困村民免费提供种苗,带领他们早日脱贫摘帽。”颜楚说,当年大悟的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胜利的第一枪,现在我们也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展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尽管换届时间不长,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为夯实基层基础,筑牢脱贫攻坚堡垒,大悟县实施“基层党建整县推进”计划,全面推行“支部提升三年行动”,并开展评星定级,建设农村示范支部54个,提升一般支部201个,整顿后进支部18个。
实施“红色头雁”工程,结合村“两委”换届,坚持现任干部择优留、农民致富能人择优推、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择优引、扶贫一线人员择优育的原则,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统筹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人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工作。
今年初换届后,大悟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整面达54.7%,其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调整面达48.3%,平均年龄下降3岁,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速释放。
弘扬革命传统
锻造攻坚“突击队”
如期脱贫是“军令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攻坚拔寨的突击队员。
三里城镇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处,四季分明,适宜兰草生长。近年来,该镇坚持把兰草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目前全镇发展兰草1800万苗。
三里城镇三里村预备党员冯仁炎,当地兰草种植大户。十几年前,冯仁炎先是在自家天井和房前屋后种植兰草,之后发展大棚种植。近几年,冯仁炎的兰草种植基地相继建起多个智能温室,面积达70亩。
精准扶贫开始后,冯仁炎主动承担村里5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工作队筹资设立基金建兰花大棚,村集体统一管理,分给贫困户栽种,冯仁炎提供技术和种苗,负责回购销售。
记者看到,省编办驻村工作队筹资建设的扶贫大棚,在田间一字排开。今年52岁的高桂华家,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介绍,扶贫大棚以种植普通兰草为主,2018年,仅兰草一项,她家收入3万多元,今年和去年差不多,卖3000盆兰草不成问题。
群众是党员的根,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是扎根。大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军说,党员的根扎得越深,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也越深。
为激发党员队伍扎根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大悟县加大贫困村发展党员力度,2015年以来,在8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党员182名。
对发展培养的党员,坚持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每年对所有贫困村党员进行一次轮训,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增强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里城镇三里村的廖伟、王德宏、冯仁炎,高店乡忠和村的高必广,四姑镇丛岗村的钱运贵……记者所到之处,都有一批基层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勇当“急先锋”,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展产业如星星之火,正在带领贫困群众共同富裕的征程中越烧越旺,渐呈燎原之势。
目前,大悟县村党支部党员结对帮扶2352个贫困户;617名党员带头领办扶贫车间和企业,吸纳3486名贫困人口就业。
“贫困不除、愧对先烈,不摘穷帽、誓不罢休!”这是奋战在大悟这片红色土地上6545名帮扶干部和大悟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他们牢记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奋力夺取脱贫摘帽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