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歇口气,喝点水。
图为:头上搭一块毛巾,随时擦汗。
湖北日报讯(图/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薛婷 通讯员 谢庶麟 易成)盛夏,云梦县城关镇白合村毛豆种植基地里,一颗颗碧绿莹润的毛豆,在绿茸茸的豆荚里鼓胀着身体,迫不及待地等待采摘。
云梦是湖北省蔬菜种植大县,毛豆是该县蔬菜品牌之一,年产量近7万吨,俏销全国。
眼下,正是毛豆成熟收获期,为躲避酷暑骄阳的炙烤,保证“伏缺期”蔬菜的正常供应,菜农们打破常规作息规律,在田间地头通宵达旦抢摘毛豆,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
连日高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云梦县城关镇田间地头,走近夜幕下的毛豆采摘人,用镜头记录下他们最美的劳动英姿。
图为:连日高温,为避开酷暑天太阳的炙烤,又不耽误毛豆的及时采摘,云梦县城关镇白合村菜农最近过起“黑白颠倒”的生活——白天睡觉,晚上劳作。
7月24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云梦县城关镇白合村,田野已笼上一层黑纱。站在乡间小道上,放眼望去,成片的毛豆地里灯影闪烁,每一个灯影背后都是一个个忙碌的菜农。
62岁的盛秀英,头裹着毛巾,戴着矿灯,一双手在豆秆间麻利穿梭翻动。
毛豆地密不透风,闷热难当,记者站着不到两分钟,已经大汗淋漓。盛秀英低着头只顾采摘毛豆,汗水在她脸上不停往下淌,有的顺着额头流入她的眼角。“喝水耽误工夫,我们很少拿水壶。”她说。
“热一点也不怕,最烦的是头上的矿灯招引蚊虫,蛾子直往脸上扑。”旁边的滕只英接过话茬,她身穿长袖衣衫,裤腿紧紧扎在袜子里,全身捂得严严实实,脚边的蚊香忽明忽暗地闪着。
图为:蚊虫太多,点盘蚊香!
盛秀英和滕只英都是胡金店镇农民。她们下午4时就吃了晚饭,在劳务经纪人王顺炎的农用三轮车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种植大户林迟斌的地里。一起来的,还有10多位菜农,都是周边乡镇不同村组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婆婆。他们从下午5时多开始采摘,一直要干到第二天早上8时。
“十几个小时不睡觉,怎么撑得住?”记者问道。
“你去采访她,她三个晚上没睡,还干得来劲。”婆婆们相互打趣,指着正弯腰割豆秆的刘香春对记者说道。
“就是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64岁的刘香春笑得爽朗,“可千万别让我儿子知道了,他们不让我做。”
“也没那么难熬,我们来自不同的村,经常一起摘毛豆成了熟姐妹。大家一起摘,比一比也有劲。”胡金店镇王店村的尹三婆婆对记者说,摘一斤毛豆5毛钱,一个人一晚可以摘200多斤,能挣100多块钱。
图为:毛豆成熟,迟一天摘,味道就差很多。这不?为赶上市,李全民一家三口一起上阵!
11时,夜已深沉。不远处,54岁的李全民在自家地里支起一根竹竿,挂上灯泡,插上风扇,老伴和女儿正埋着头飞快地摘着毛豆。“种菜要讲规律,毛豆成熟快,不摘,黄了没人要。”李全民介绍,城里人夏天爱吃盐水毛豆,怕是不知道采毛豆的活都是在他们睡梦中完成的。
25日清晨5时,天空露出了鱼肚白。田野里,农民将摘下的毛豆装进白色编织袋,一会儿,30多个白色编织袋渐渐在地里立了起来。经过一夜的辛劳采摘,有的婆婆坐着打起了盹,有的婆婆直接靠着编织袋睡着了。
图为:第二天早上近6时,经过一夜“奋战”,“吃”得鼓鼓的毛豆袋子一个一个站在了地头。
清晨7时许,乡村劳务经纪人王顺炎骑着电动车,带来馒头、花卷和袋装豆浆。婆婆们停下手中的活,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开始边享用早餐边拉家常。早餐过后,开始清点结算一夜的劳动成果,这是他们最期盼的时刻。
当朝阳喷薄而出时,他们怀揣着挣来的钱,满心欢喜地踏上回家的路,准备好好睡一觉,迎接下一个夜晚的到来。
图为:清晨,颠倒的“晚餐”。餐后扫个尾,就可以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