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心同向的时代步伐——人民政协五年亮点扫描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顾瑞珍、隋笑飞、崔静)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在即。
2000多位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将聚集人民大会堂,共赴“春天的约会”。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五年回眸,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创新、巩固中发展,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定格着一个个历史镜头,留下一个个闪光的足迹。
镜头一:建言“十二五” 为未来发展共绘新蓝图
“‘十二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任务,是将‘国强’建立于‘民富’基础之上。”2010年6月23日,温思美委员的发言引起热烈掌声。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正在举行,主题是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16位委员先后发言,其间真知灼见新人耳目。
编制五年规划,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成为政协2010年各项工作中的主线。
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围绕“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实施,政协委员共提交相关提案650多件。会后,围绕扩大内需等16个重要专题,政协多次组织视察调研,为随后的专题协商会和政协常委会提供智力支撑。
一批批高质量建言,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全国政协报送的《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的建议》中,国务院领导对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部分逐行做了划批。全国政协提出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海洋战略等建议,被“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吸收采纳。
镜头二:破解难题 为建设“美丽中国”积聚“正能量”
“如果连空气都不能自由呼吸,人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全国范围大面积的阴霾天气,实际上是对现行发展模式提出警示。一定要转变发展方式。”在2013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浙江省政协委员谭建荣大声疾呼。
事实上,随着PM2.5浓度数据近来在全国多地频频“爆表”,空气污染防治成为各地两会热议的话题,也成为各级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焦点。
就在一年前,民进中央提出《关于防治机动车PM2.5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提案》,建议加速提高柴油品质,严格机动车排放法规,尽快编制“国五”、“国六”汽车排放标准,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五年来,人民政协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举办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形式,紧紧围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领域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为破解重大难题献计出力。
如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衡水湖湿地保护的主要政策逐项得到落实、乌梁素海湿地保护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项项建议、一份份报告,让政协委员的报国之策转化为推动国家和地方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积聚着“正能量”。
镜头三:围绕中心 在国家进步的宏大交响中发出激越之声
2011年8月26日,一场关于文化的专题协商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开展。
22位全国政协委员登台发言。文化自信、体制改革、文化走出去……委员们宏论所及,都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文化建设为主题。此次协商会,就是践行协商在前的原则,先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不久后,中共中央出台的文件,也充分体现出来自政协的意见和建议。
5年来,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每逢国家大政,都竭尽所能建言献策,在国家进步的宏大交响中,发出激越之声。
专题协商会是十届全国政协以来的创新,已成为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2008年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9年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的“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12年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每个主题背后都有诸多具体而微的建议,每一个建议之中都包含着委员们的奔波辛劳和殚精竭虑。
镜头四:情系民生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花朵”
又逢开学季,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乡中心小学的师生再也不用为涉水上学担心了。
2011年,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启动公益桥项目。第一座桥是在重庆市彭水县建成,解决了1500多名中小学生、4200多名村民过河难问题。
这里面凝聚了政协委员的心血。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秘书长茅玉麟在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调研时看到,许多孩子每天涉水过河上学,人身伤亡的悲剧多次发生。
全国两会上,她提出《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架设安全上学之桥》的提案,希望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花朵。
常怀爱民之心,常谋富民之策,常为利民之举。来自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大都带着民生的温度。
5年中,针对民生问题,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开展的专项调研硕果累累:青少年素质教育、农民工权益保障、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桩桩一件件,紧紧抓住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不体现人民政协履职为民的时代特点和民生情怀。
镜头五:聚焦热点 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前瞻性课题开展500多次调研
“机场高速的具体交通状况是……”2012年5月4日,北京机场高速路天竺收费站旁,北京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冯雷向全国政协委员们介绍机场高速路收费运营情况。
这是全国政协举办的关于“改进和完善高速公路收费政策”提案办理协商会的现场之一。
委员们热烈讨论、坦诚交流,为使高速公路回归公益本身出谋划策。
2012年国庆长假,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首次实施。
这仅仅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一个案例。2010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王钦敏委员代表致公党中央作题为《调结构、抓转移,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新发展》的大会发言,长达8分钟。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8分钟,它的背后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和力量。”王钦敏说。
2009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致公党中央将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合作问题作为调研专题,最终形成这份沉甸甸的大会发言。
每逢大事必有政协声音,已经成为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一大特色。5年来,全国政协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开展了500多次调研视察活动。
镜头六:创新制度 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保驾护航”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不能醒得早起得晚!”面对几十位民主党派中央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国家部委负责人,以及众多媒体的“长枪短炮”,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语气铿锵。
这是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一场提案办理协商会上的生动场景。
“从‘文来文往’到‘人来人往’,提案人与承办单位面对面沟通协商,不仅有助于提高提案的办理效果,也是政协协商民主的有力体现。”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晓冰说。
提案办理形式的创新,是五年来政协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缩影。
为拓宽委员知情明政渠道,提案委员会逐年加大邀请国家部委通报工作情况的力度。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等32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先后通报工作情况。
探索无止境,创新不停歇。
就在2012年8月底,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各级各地政协带着各自的创新成果会聚一堂,共话发展。他们有的出台规程,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有的创新组织形式和履职的新途径、新方法……这些成果是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好注脚。
“丰富协商形式,完善协商制度,拓宽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时代对人民政协发挥更大作用发出了期盼与召唤。
人民政协事业必将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创造出更加璀璨的未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