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四分之一国土持续雾霾、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空气、水、土壤,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正在中国遭遇严重污染。渐成灾难的立体污染中,谁能独善其身?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立体污染令人揪心
全国多次严重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九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华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不少代表委员对此忧心忡忡:“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挣来的钱全在为医药‘买单’”!
“一面是对清洁空气和水的期待,一面是对污染情况层出不穷的失望。‘环境焦虑症’的背后,是多年来生态赤字、环境长期欠账的结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表示。
“我们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也承受粗放型增长方式所积累出来的阵痛。”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
世界污染最重的50个城市之中,7个位于中国,有的长期占据这份“榜单”。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提出,何不做个黑色GDP排行榜,让这些污染大户能时刻警醒?
“重、松、轻”是美丽中国三大天敌
环保局长被网民高价“悬赏”下河游泳的现象,受到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这些污水河根本不适合游泳,极具讽刺意味的背后,是民众对生存环境的强烈不满。”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一针见血。
在曾任环保部主管污染防治和减排的副部长张力军委员看来,环境保护最大的压力来自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冲动。
“不让项目‘上马’,我就‘下马’了。”一些基层环保局长有难言的苦衷。
“重”结构、“松”管理、“轻”处罚,是“美丽中国”的三大天敌。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认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对比环境损失,罚款不值一提。
震惊中外的松花江污染事件,100万元人民币罚单的开出,时间跨越了整整一年。
一些企业飘红的业绩背后,染黑的是良心。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大学副校长刘滇生疾呼,环保立法执法不硬,怎能对污染企业形成震慑力?
环保投入应设硬约束
微博时代让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公众“环境风险感受”越来越敏感,留给地方政府的“窗口时间”越来越短,环境问题正遭遇多重考验。
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多次谈到,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是“缘木求鱼”,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
“当前治污的关键,就是要把环保投入变成‘硬约束’”,吴晓青委员认为,我国经济总量大,但环保投入小,应提高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
我国官员考核体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许多地方政府主动将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朱奕龙委员提出,要调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功能区空间定位,国家层面还应着手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引入行政问责制。
李建保等代表提出,应提高罚款数额,加入“按日计罚”,并对大气污染取消罚款上限。节能减排不以善小而不为,日常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养成环保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据新华社北京3日电)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