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新闻吸引着公众的目光。公众点击、热评这些新闻,其实寄托着一种对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殷殷期待。
诸如“首次”、新气象、新议题之类的报道,点击率总是很高。“社保基金首次纳入中央预算口径,接受人大监督”,见证着我国预算制度在完整性方面的进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同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实现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具体落实,体现了民生保障未来的发展战略。还有“人代会首位女发言人亮相答问”,“跟习总书记交流不念稿”等会场新气象,也让公众耳目一新。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则是“首次在‘政府-市场-社会’这样一个宏观国家公共治理层面来考虑政府的职能转变”,“首次对行政体制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提出明确任务”,自然吸引着国内外舆论的屏息关注。年年开两会,今年有不同。多年以后,此类标志性事件注定会被记起,而一并被记起的,还有中国的发展,以及由此类节点性变革而一步步向前的感慨。
代表委员的实话真话、代言建言,屡屡激起舆论热议。“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是朱征夫委员对行政审批异化的形象比喻;“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工作要求人……”周新生委员归纳的“中国式求人”切中时弊;还有“人大代表20页纸痛陈补课乱象”;“政协委员痛批艺术教育大跃进”等。
代表委员的直言,甚至唇枪舌剑的讨论,直面的都是民生大事、改革难点,将这些放在两会上讨论、争论,是代表委员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的体现。传递民意,而不是“沉默是金”;直面问题,而不是回避矛盾;既反映问题,更探求出路,这是代表委员履行职责、不负众托的分内之事。从“我是来学习的”,到“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代表委员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一路走向成熟。
如此场景,展现着畅所欲言的两会民主氛围。在两会这个巨大的舆论场,观点在碰撞,思想在交流,共识在凝聚。在交流中寻求共识,在争议中求同存异,在讨论中探寻出路。比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副理事长于革胜代表建议划拨央企利润充实养老金账户;郑功成代表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初次分配是重点,宜采取中医疗法,再分配应当优先,可以采取西医疗法即“动外科手术”。扎实的研究、专业的见解,不停留于找病症,更专注于开药方。这样的锦囊妙计汇聚起来,改革的推进无疑更为顺利。
此外,“重量级人物”屡遭记者围追堵截,他们就改革发展难点、政策制度走向、经济社会大势预测,以及敏感事件的后续回应,往往成为两会“要闻”。如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委员表示“房产税全面开征没有时间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代表回应“反浪费不影响扩大消费”,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代表表示“将陆续出台控制三公经费具体管理办法”,厉以宁委员忠告“中国最大的风险是金融”、“城镇化不要全国一窝蜂大量花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代表表示“高考不能取消,但要改革,取消高考会让有钱人占便宜”等,都在澄清着公众认识,解答着社会疑惑。公众对这类新闻的关注,其实是在关注改革的重点,关注民生的难点。从这些代表委员的言论中,公众在捕捉与自己命运相关的以及与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相关的信息。
宏大的中国梦,包含着13亿人的百姓梦。家与国的命运从来紧紧相连。透过两会诸多热点新闻,很多人在一笔笔描绘着小家的未来图景,从中,他们获得信心、展开希望。
两会热点新闻,就是这样成为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一面最真实而生动的镜子。刘文宁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