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碧水一帘梦
行走湖心路,浓阴蔽日,远眺湖景,新建的高楼大厦就像是海市蜃楼般跃然眼前。鄂黄长江大桥虽然在烟波浩渺的那边,仍清晰可见它巍然屹立的气势。
城镇化的脚步也开始走近了白潭湖。
“这里将是城东新区的城中湖!”黄州区政法委副书记、城东新区安置部长张岳文指着湖边的高楼说。
以长河、遗爱湖、白潭湖为中心的“水岸都市”,是黄冈市新黄州5年愿景。
未来10年,黄冈将在长河以东、黄鄂高速以南、江北路以西和南湖路以北的区域,建设63平方公里滨湖新城,即城东新区。其中,三台河与白潭湖之间、南湖路以北、106国道以南为核心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滨湖新城将围绕“一河两湖”生态系统,构建“城湖共生,江、河、湖联通”的生态网络,彰显“康城、水韵、绿色、慢生活”的宜居宜业城市特色。
为实现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空间转换,黄冈按100万人口标准配置新城空间,通过空间布局、路网结构、交通组织、河湖体系、生态廊道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新老城市结构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形成城市级中心、副中心、分区中心和邻里中心组成的多级中心体系。
目前,黄冈已为城东新区建设融资26.5亿元,今年已陆续启动“两桥五路”(赤壁大道、新港二路两座跨三台河大桥和赤壁大道、新港二路、沿河东路、白潭湖西路、白潭湖东路等五条主干道)、行政中心、拆迁安置小区、白潭湖生态水网等建设项目。
18平方公里的白潭湖,盛满了黄冈人的新城市梦想。
但愿明珠不蒙尘
琉璃万顷,一片碧绿。白潭湖宛如繁华都市边上的一枚明珠。
天生丽质不仅吸引了一些垂钓者的目光,也使一些旅游爱好者慕名前来。白潭湖旅游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王立三兴奋地告诉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白潭湖将建设成黄冈市的中心花园,使其成为城市形象的新亮点。
目前,投资500万元的白潭湖宾馆拔地而起;投资200万元的白潭湖大道将伸向湖内各景点;投资100万元的垂钓园正在建设中;投资200万元渔场基地设施改造完毕;
2005年11月18日白潭湖又成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学基地”。白潭湖的角色正逐渐由单一渔场向生态文化旅游转换,逐渐建设成一个集生态环保、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养殖加工和会议服务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然而,这样一泓清水,是否受到工业化、城市化的侵袭?
张岳文一股劲儿地向我们讲解,期冀消除我们心中的疑虑——
根据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黄冈城东新区环白潭湖地区用地现状,这里将形成“一核、一楔、二轴、三心、五区、多联系轴”的空间结构。
“一核”: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用地布局围绕白潭湖生态景观核心展开,通过白潭湖周边生态公园打通白潭湖通往长江的绿楔,构建新区的生态骨架;拓展三台河景观带与环白潭湖景观带的绿色联系走廊,打造河湖城一体的生态景观格局;环白潭湖各功能区以湖为核心组织公共空间,并建立各功能区内部通往湖滨的公共活动轴线,实现城市与湖的对话。
“一楔”:指打通长江与白潭湖的生态“绿楔”,通过无遮挡的“绿楔”将长江新鲜的夏季风引入白潭湖,达到净化城市空气的效果。
“二轴”:分别指沿三台河生态景观轴和沿赤壁大道城市发展轴;三台河是老城与城东新区之间的过渡区域,通过优美滨河景观的塑造,打造成为展现黄冈城市景观、文化的窗口;赤壁大道东西联系黄冈老城中心与新城中心,是黄冈实现跨越发展的生活主轴线,通过两侧公共建筑的布局,打造成为黄冈展现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风貌的视廊。
“三心”:指规划布局的行政文化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南部分区中心;行政文化中心由行政主楼、部门办公楼、规划展示馆、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广场等。“五区”:指环白潭湖地区布局的五大功能区,分别为行政文化区、商业商务区、北部居住区、综合发展区、南部居住区,各个功能区包括适当规模的公共配套设施。“多联系轴”:体现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原则,五大功能区环白潭湖布局,依托各个功能区的绿化、水系、广场、公园等开敞空间建立各功能区至白潭湖的空间联系。
张岳文说,为了保护湖水和湖面,仅4.2公里的湖滨大道,历经3年、4次规划论证才于去年开始动工。为了佐证其言不虚,他还带我们现场参观正在紧张兴建的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厂将由5万吨扩大至15万吨。
万家灯火时分,张岳文找了饭庄打打牙祭。“到白潭湖不吃这里的砂锅鱼头,简直算是白来了。”张岳文说,这鱼是湖水里新鲜打捞上来的超级胖头鱼,活蹦乱跳。这汤也是拿“有点甜”的湖水来烹煮的。
香品吃鱼,听着张岳文絮叨,心生无限期待:但愿城镇化不会使白潭湖这颗明珠蒙受污垢。
Copyright © 2001-2019 婀栧寳鑽嗘缃戠粶绉戞妧鑲′唤鏈夐檺鍏徃 All Rights Reserved
钀ヤ笟鎵х収 锛� 澧炲€肩數淇′笟鍔¤鍙瘉 锛� 浜掕仈缃戝嚭鐗堟満鏋� 锛� 缃戠粶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 锛� 骞挎挱鐢佃鑺傜洰璁稿彲璇�
鐗堟潈涓� 鑽嗘缃� www.cnhubei.com 鎵€鏈� 鏈粡鍚屾剰涓嶅緱澶嶅埗鎴栭暅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