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武汉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是华中经济重镇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正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记者 杨平 摄)
图为:三峡水库蓄水后,直接改善了长江上游航道条件,通过冬季补水,中下游枯水季节亦能行大船,黄金水道运力成倍增长。 (记者 杨平 摄)
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李璐
全球看中国,经济升级版如何着力?
一域看全局,长江经济带能否为中国经济提供新支撑?
历时半月,本报“黄金水道 激越长江”采访组踏访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在长江之畔上下求索,试图寻找答案。
大江滔滔,春潮叠涌。我们寻访上游,感受到内陆港城的美好憧憬;我们触摸下游,见证大海的豪情与长江的热情在此相拥。
流域发展势不可当
波澜壮阔的长江时代已然来临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她的名字曾刻入仿如天书的甲骨文,无数仁人志士在这条河流中寄托他们人生最极致的理想。
这是一条年轻的河流:一川碧流写意清明上河图,黄金水道承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波澜壮阔而又百折不回。
千百年来,长江一次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发展坐标上,她开创着一个新的长江时代。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湖北。站在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他深情嘱托: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总书记的话语,为长江流域摹绘了无限可能的发展未来。在中国经济奇迹进入第二季的历史方位下,一股势不可当的发展潮流,正在母亲河上奔涌。
2012年,长江干线年货运量突破18亿吨,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3倍、欧洲莱茵河的5倍,在全国水路货运量中所占比重占据半壁江山。
2012年,沿江七省二市完成内河建设投资381.1亿元,占全国内河建设投资的77.8%,其中,湖北省港航建设投资总规模突破250亿元。“十二五”以来,沿江城市水运发展几乎都进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项目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社会效益最好的历史时期。
种种迹象表明,长江流域正迎来新一轮腾飞——
2012年,沿江七省二市GDP总量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且全部跨越万亿元;
中国城市GDP最新排名中,沿江七省二市在前50强中占据16个席位,其中上海、重庆、武汉、南京分别位居第1、第7、第9和第13位;
截至2012年11月,在全国10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沿江七省二市有32个,比例超过30%。高新区改变了过去沿江产业的“傻大黑粗”结构,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搭建起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平台。
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黄金水道支撑长江战略地位提升
世界各国城市和经济的地域分布,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集聚是一大基本特征,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俄罗斯伏尔加河等莫不如是。
在中国,随着沿海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夯实基础,开放开发具备由“沿海先行”向“内陆开发”过渡的条件。经济腹地广阔、有黄金水道支撑的长江经济带在内陆大开发中必将脱颖而出、优先开发。
有人将此形象地比喻为“弓箭战略”——沿海是改革开放的一张弓,长江流域则好比一支箭。扣发长江利箭,将中国改革开放推向新高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长江沿线一大批港口对外开放。沿江开放战略的实施,使万里长江海风西渐,江海对话激荡发展热潮。
工业化浪潮袭来,各类资本争相涌入。沿江岸畔,不再是沉睡的江滩,猎猎江风掀起层层波澜,一个个发展故事由此演绎。
站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历史新起点,审视举足轻重的这条经济轴线,长江流域有充分的理由担当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为标志,长江经济带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着眼于提高中国经济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重庆两江新区以离岸数据处理为核心、未来服务器规模将达百万台的国家级云计算基地正加紧建设。看好这一优势,世界500强企业从54家增至113家。
安徽大刀阔斧调整行政区划,将巢湖市拆分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发展如虎添翼。
湖北将武汉、鄂州、黄冈、咸宁四市的港口进行整合,共打武汉新港牌,在江海直达常态化运行之后,上月底又与四川泸州携手,开通直达台湾的首条近洋航线。
思想接轨、体制接轨、技术接轨……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翻开新的一页。
沿江,重大项目云集,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抱团发展成潮流。钢铁、机械、石化、汽车等传统基础产业,软件、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正一字排开。黄石东贝集团在芜湖投资设立欧宝机电公司,年销售压缩机400万台,贴身设厂,每年节省运费2000万元;华新水泥与海螺水泥虽激战正酣,却在余热发电、水泥立磨系统等方面互为借鉴。
沿江,口岸建设风生水起,开放开发逐浪高。上海综合保税区商品销售额和工商税收,在全国1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占比超过50%,成为跨国公司面向东北亚的出口采购中心和有色金属、IT零部件进口分拨基地。九江出口加工区2012年出口总额在全国53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排名跃升至第13位。
沿江城市不断调优调新产业结构,在“集体融合、错位发展”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黄金水道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迎着阳光,骑行在58公里的滨江风光带上,一边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江景,一边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明年青奥会前,这样的生活在南京即将成为现实。
在大规模的产业开发中,沿江城市不忘利用黄金水道岸线资源造福市民。武汉江滩正展露着“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丽容颜;上海外滩则早已是中外游客的必览盛景。
从以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功能配套为主转向以产业开发、功能开发为主;从零星分散的局部开发转入全线、全面整体开发;从单纯工业开发转向旅游、物流、金融、城镇等综合开发;从低层次的开发利用转向资源高效集约利用。长江沿线已成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临港新城。”上海临港新城,依托毗邻洋山国际深水港的区位优势,正在成长为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重要辅城。
借力武汉新港高位起跳,武汉大手笔建设阳逻、花山—北湖两座临港新城,其中阳逻新城居住人口30万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花山—北湖新城居住人口达到15万人。
依托龙潭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定位作出大调整,由一个单纯的产业开发区调整为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型的现代临港产业新城,加快打造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临近长江,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98.7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5%,同比增长16.3%。
在重庆两江新区,以云计算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产业,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上半年电子产业完成产值350.03亿元,增长96.5%。“转型的例子实在太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表示,长江黄金水道“流淌”的价值将越来越高。
长江巨变,折射的是中国巨变。这当中,也有痛苦、挣扎、矛盾、冲突——抢夺岸线资源、港口无序竞争、污染项目暗渡陈仓……这些,都对黄金水道今后的走向提出了新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全流域加强合作尤为关键。打破壁垒,互利共赢,黄金水道才能产生黄金效益。未来之长江,或将成为突破区域阻隔、跨区合作的成功样本。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