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胡俊
最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自上而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各个地方、各个单位,凡是平时比较能写的一些干部,也就是所谓的“笔杆子”,纷纷被抽调进了大大小小的工作专班,开始夜以继日地、反反复复地设计活动方案、起草工作讲话。应该说,各级对开展好这项活动的愿望是强烈的,态度是诚恳的。
但惟其如此,一定不能把所有的担子都压给“笔杆子”。要知道,“笔杆子”固然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当中不少人是“不出门的秀才”,尤其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的“四风”方面的问题,可能道义的愤慨远多于理性的思考,概念的演绎远多于现实的关注。
笔者这样说,倒不是对“笔杆子”有什么成见,而是现实当中一些地方或单位对“笔杆子”形成了过度依赖。因为有了“笔杆子”,领导就可以高枕无忧,问题不用自己思考,调研不用自己去跑,只等着“笔杆子”写好材料自己开口,如此一来,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情况就加剧了;因为有了“笔杆子”,开展活动就喜欢避重就轻,对那些矛盾大的问题绕开走,到了作总结的时候总能打擦边球、似是而非,如此一来,工作中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没有了;因为有了“笔杆子”,就想着设计一个大而全的活动方案,对具体的问题、特殊的情况反而关注不够,如此一来,形式主义、一刀切的问题就出现了。
这不是“笔杆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在“笔杆子”的定位和使用上出了问题。首先,“笔杆子”是机关文字的具体承担者,也负有出思路、出对策的责任,但是他们只是领导干部的参谋助手,不能完全代替领导干部来研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对“笔杆子”要有文风上的要求,尽量简洁明快、有一说一,不拖泥带水、不夸大其词;要鼓励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不人云亦云,“惟陈言之务去”。
领导干部作风是真改还是假改,戒除对“笔杆子”的过度依赖,也是一个看得见的检验。要将注意力集中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来,而不是集中到出经验、出体系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笔杆子”以文辅政的作用,才能说得好、做得更好。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