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形式多变,“签单消费”仍是主流,也最为群众痛恨。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日说,不少干部在宾馆饭店、豪华会所等地大肆签单,隐藏了挥霍过度的公务消费和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已成为公款消费的重大腐败漏洞。能签单,说明位高权重,很有面子,甚至有些干部平时带着家人或其他与公事无关的人借签单大吃海喝,“结交朋友、交流感情”,诱发重大腐败。
一些干部群众担心,“旅游吃喝”今后可能会有所增长。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说,一些干部不在本地吃喝,往往与一些老板易地腐败,特别像三亚等旅游胜地,会成为他们权钱交易和享乐的腐败场所。
治理公款吃喝应取消报销制度
面对由明到暗的吃喝腐败,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认为,必须及时研究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新趋势,出重典治理“吃喝盲区”,并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陈光中、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无论公款吃喝转移到多隐蔽的场所,采取了多隐秘的形式,最终还是要拿发票报销。财政预算不够严谨细化、假账横行审计不力、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腐败屡禁不绝的根源。
陈光中认为:“多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效果不明显,失之于重治标不治本。”他提出根治这种腐败要抓三个关键:一是先将公务接待预算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责任;二是加强审计和监督,每个机关单位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等经费预算、决算,超预算公款消费就是违法;三是规范公务接待标准,逐步使职务消费货币化,减少隐性开支,提高显性收入。
与此类同的是,吕日周建议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首先应当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实行接待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我手机上经常有倒卖假发票的短信广告,我在基层工作时也经常遇到报销中的违法违纪现象,发票腐败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了。”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日等人认为,治理吃喝腐败正当其时,其实多数党员干部对吃喝接待已到了不盛其烦的时候了,许多人吃得“身体每况愈下、家庭矛盾丛生”,吃喝比工作还累。因此,如果中央出重典治理吃喝腐败常抓不懈,必然也给基层干部提供了抵制大吃大喝的理由,对彻底清除公款吃喝腐败、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