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我科学家称通过科技手段每年可挽回因灾损失粮食一至两百亿斤

发布时间: 2013-11-11 16:34   来源: 新华网   进入电子报

  原标题:我科学家称通过科技手段每年可挽回因灾损失粮食一至两百亿斤

  新华网南昌11月11日电(记者 高皓亮)“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发展避灾、减灾农作物种植模式,每年可挽回因灾损害粮食100—200亿斤。”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说。

  李茂松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首席科学家,他日前在南昌举行的项目年会上说:“一般灾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600余万公顷,平均每年因灾损失的粮食约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

  “1949年—2012年中国因灾害造成粮食损失最严重的10个年份,前5个年份以间隔10年左右的周期较有规律地出现,后5个则集中发生在2000年—2012年之间。”李茂松说。

  他指出,自然灾害频率加大,南方干旱日益常态化,各地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和历年之最纪录的不断刷新,都意味着粮食生产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呈进一步加重趋势。

  为应对这一趋势,中国政府于2012年启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筛选耐抗灾农作物品种,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培训,研究面向农民的实用防灾、减灾、避灾技术与农作物种植模式等科技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小干旱、洪涝、低温三大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从去年10月下旬到今年3月,四川省江油市大堰乡泉水村几乎没有任何有效降雨,然而就是在这一重大旱灾的影响下,村民强道国今年的小麦亩产仍达到600余公斤,而这一产量主要源于他今年选取的抗逆小麦种子。

  “通过种子对干旱、低温等灾害天气的抗逆性,能把灾害的损失从以前的30%降低到5%左右。”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汤永禄告诉记者。

  甘肃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樊廷录也介绍说,当地通过塑料薄膜控温、保墒技术的运用,能将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李茂松表示,在耕地面积整体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粮食单产提高已到一定水平的背景下,通过科技手段减轻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对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克伟)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科学家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