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中国东北农村艺人的乐与忧

发布时间: 2014-03-02 15:21   来源: 新华网   进入电子报

  原标题:中国东北农村艺人的乐与忧

  新华网长春3月2日电(记者 赵梦卓 林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不再只有种地、放牛、打工,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向农民走来,让他们活得更加自信与充实。

  吉林省通榆县芦苇资源储量丰富,芦苇茎秆粗硬高大、品质优良,过去用作烧火柴草,如今在芦苇画艺人金维星的手中却迎来了“第二春”。

  走进金维星的关东苇画工作室,一幅幅用芦苇制成的画作码得整整齐齐,堆放在10平方米的小屋内。金维星向记者介绍,关东苇画以芦苇叶、秆、穗作材料,经过解苇、去节、去皮、刨瓤、浸泡、压平、烙印等工艺,再根据事先绘制的艺术图案,利用芦苇纤维走向、花纹深浅等特点进行雕刻。

  “苇画是纯天然手工制品,非常环保,画作本身惟妙惟肖、色泽朴素淡雅,带有我们这里浓厚的湿地特色。”金维星说,春节期间在台湾台中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上,自己带去参展的数十幅关东苇画广受青睐。

  在大安市红旗村,年近七旬的老人苗兴珠,自家盖房成立了“喜三农书画俱乐部”。记者在该俱乐部现场看到,桌椅和书架上落着厚厚一层灰。“冬天这屋里没有供暖,零下十多度,没有人来;夏天人多,有时候屋里能有六七十人过来看书、写字。”苗兴珠说。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东北农村,家家最常见的家具要数长宽见方、上掀盖的木头柜子。很多人家都请来画匠在自家的柜上画些图案,题材多以花鸟鱼虫为主,这在当时便算是一种时髦的“手绘”。苗兴珠是当地有名的画匠,如今,他的这门手艺被列入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面临失传的窘境。

  “时代变了,柜子上都没有画了,之前还有几个徒弟跟我学画柜,可大多学到中途因为前路渺茫而放弃。”苗兴珠表示,毕竟做了二十几年的画匠,很难割舍这份感情,打心里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吉林省梅河口市曙光镇的农民于成浩有一双“魔术手”,常人眼中平淡无奇的苞米叶到了他手中,很快就能编织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于成浩表示,最初只是一种爱好,没想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用苞米叶编织出的工艺品竟然得到了外地客商的认可。

  2010年,一个以于成浩名字命名的、梅河口市第一个草编专业合作社在曙光镇安全村成立,曙光镇有20多户农户入社,社员50多人。现如今,草编专业合作社在于成浩的带动下已走上了集体化、专业化、艺术化的道路。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文化站站长李延华表示,现在农民的物质生活还都不错,但是精神文化生活较城里还是差距很大。“希望能够加强农民的意识,也让东北大地的草根文化发扬下去。”他说。

(本文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克伟)
关键词:芦苇;艺人;农民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