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间中循环——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化模式,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不同企业之间的循环链条,正在曹妃甸不断拉长。
站在北控阿科凌曹妃甸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院内,向西望去,码头上的门座式起重机非常清晰。“向西走1.4公里就是大海,水泵吸取负9米地方的海水,再经过淡化处理,水质很好。”该公司运营负责人周海燕介绍,阿科凌项目是曹妃甸海水淡化的中试项目,目前每天运行一套设备,淡水产量为1吨。海水经过复杂的过滤系统,46%变成淡水,其余54%成为浓盐水。
这些淡水通过管道流进一路之隔的华润电力有限公司一期,用作发电冷却水;浓盐水则成了新岛化工的生产原料,用以提炼溴、钾等化工产品。
将来,随着首钢二期、华润二期等项目的实施,阿科凌项目将满负荷运行,日产淡水5万吨。与中试的模式一样,淡化海水一部分将输送至华润电力,华润电力则会把发电中产生的蒸汽余热输送到海水淡化项目,用加热法生产淡水。“你看,那里留着一个口,是华润热电预留的余热输出口。”顺着周海燕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正对着阿科凌厂区的管道口。而浓缩盐水将成为三友化工的“宝贝”。该企业有意向投资40至60亿元,建设饱和浓盐水项目,生产纯碱、烧碱。项目建成后,三友化工成本将降低,生产规模也将扩大。
在阿科凌厂区的北侧,有一片约900亩的空地。“这是日产百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的预留地。”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朱越杰说,这些水将跨越二百多公里,作为北京市的战略水源保障,解决首都一部分淡水需求。
这条不同企业之间的循环链,仅仅是曹妃甸打造“中循环”的一个缩影。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曹妃甸的财气、人气不断聚集。2013年,全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70个,总投资250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50亿元。海清源反渗透膜制造、首钢三冷轧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LNG码头建成并向京津唐地区供气,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
目前,在曹妃甸工业区,已经形成港口物流园区、钢铁电力园区、化学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综合保税区、新兴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7个产业园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加快,曹妃甸已进入产业加速聚集期。在这个过程中,曹妃甸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正在按照全新规划、动静脉产业结合、运用高科技发展高效循环经济体系的思路,全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增长快的新型工业化模式,为曹妃甸自身发展、唐山经济转型,乃至整个河北沿海经济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循环经济重在算“大账”,算“长远账”,在眼前的“钱景”和长远的“前景”之间取舍,曹妃甸努力践行着科学发展观。
生态城市大循环——
141项生态技术指标,五大低碳环保产业,构筑绿色生态之城
4月11日,记者在唐山湾生态城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现场看到,图书馆、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学生公寓等主体结构已经建设完成,建筑工人正在铺设水、电等管线。该项目预计今年7月完工,秋季开学时,学校将从唐山市区整体搬迁到这里。到时,1万多师生将使用上国内一流的教学设施。
而在距离不太远的地方,占地4500亩的河北联合大学项目已经完成造地,今年5月份将开工建设,明年9月份进行招生,将入住师生7万多人。
“两所院校的搬迁入驻,将对曹妃甸的城市建设、产业工人的培育、聚集人气产生非常好的带动作用,成为曹妃甸生态城市大循环的重要一环。”张贵宝表示。
唐山湾生态城是曹妃甸区城市板块之一,位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之间,规划建设面积74.3平方公里,拥有18公里优质滨海岸线,内湖外海、水系纵横,海洋和地热资源丰富,被列为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和河北省生态示范城市。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