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发布时间: 2014-08-26 15:11:50  来源:   作者:  进入电子报

  一个文明的国家,将会以自身的言行告诉世界:现代文明,不是丛林文明的延伸;人类社会,不是动物世界的翻版!

  对于国家,文明就是坚持正义、坚持和谐:国家强大,不恃强凌弱;国家弱小,不欺软怕硬;国家有错,也不文过饰非。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得意而归,那先进的军备、优雅的文明棍,都修饰不出“文明”的轮廓,然而雨果的一篇抗议,痛斥自己的祖国是窃贼、是强盗,才让人们看到文明的力量犹存于法兰西。二战时期,德国曾一度铁蹄席卷、所向披靡,然而由希特勒亲自参与设计的“一定要帅”的军装,也裁剪不出“文明”的身影,相反,战败后德国两任总理真诚下跪忏悔法西斯罪责的身姿,却是地平线上一道真正的文明剪影。

  对于个人,文明就是外在有礼、内在友善。《晏子春秋》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化,是人类告别野性的转折点;礼仪风度,是君子为人立世的文明坐标。礼仪是外化,友善是内心,这样的个体精神组合成了群体意识,进而形成了国家民族的文明形态。《周易》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又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然天幕上的纹饰,是日月星辰,而人类社会中的纹饰,就是文明程度,用文明来教化天下,才是人文情怀,才能社会昌盛。

  所以,你死我亡的较量,是动物法则,不是人间准则。人类社会的文明,是和平发展的协同,不是国强必霸的独大;是互助友爱的关怀,不是优胜劣汰的厮杀。

  中国这艘航母已经调转船头、驶向现代化,中国这头雄狮已经苏醒、精神重抖擞。自新型的中华文明,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中和型的中华文明,守中致和、中正仁和。当中华文明经由漫长历史航道里的一时低谷而稳健走向复兴,就意味着《周易》之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将迎来一个革新自我的全盛时代,一个引领世界现代化的中国式文明时代。(文/曹雅欣书法/张瑞龄)

(本文来源: 编辑:周婵)
关键词:文明;国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突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