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中之重”如何抓实,粮食问题如何解决?“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如何推进,工农产业如何融合?三农工作又如何在后发中跃升、在追赶中跨越——
荆楚强农动“三真”
编者按:近些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创新做法,探索经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本报2011年曾以《“重中之重”看湖北》为题进行了报道。时隔3年,湖北重农强农富农的思路更清晰,机制更完善,举措更得力,抓三农真重视、真投入、真有办法。本报今日推出《荆楚强农动“三真”》一文,供各地参考借鉴。
本报记者 唐园结 何兰生 何红卫 白锋哲 宋修伟 张伟宾
湖广熟,天下足。长江两岸物产丰饶,江汉平原沃野千里,湖北稻麦历来关乎国家粮仓。进入新时期以来,湖北三农的发展在中国更具标本意义。
在GDP增速多年两位数飙升中,湖北三农实现新发展:
——粮食没有被牺牲,2013年粮食总产达到500.3亿斤,创造了粮食生产的第二个历史峰值;
——农业没有被牺牲,201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了过万亿元,其中食品工业达到了5800个亿,成为全省第一产业;
——农民利益没有被牺牲,2013年湖北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两位数的速度同步增长,比上年增加1100多元,增幅超过13%;
——农村发展没有被牺牲,2013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2.58∶1,远低于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收入3.03∶1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连续4年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视察,专程到武汉和鄂州调研三农工作,对湖北的实践给予肯定,并殷切嘱托,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记者在荆楚大地上行走,映入眼帘的是金黄鲜亮的油菜花和充满活力的广袤田野;真切感受到作为中部农业大省的湖北,对三农真重视、真投入、真有办法,不仅营造出知农、谋农、爱农、建农的崭新气象,而且筑牢了建设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坚实底盘,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切合湖北实际的三农发展之路。
真重视 既是责任担当又是发展之要
——“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这曾经是不少地方对三农工作的惯有思维,但湖北对三农的重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而是印烙在认识里、扎根在行动中
对湖北而言,同全国一样,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摆脱贫困。湖北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复杂、挑战严峻。面对这样的省情农情,湖北怎么办?
“省情如国情,强省先强农。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在现代化进程中,真心重视三农发展,把建设农业强省作为刚性要求,无论工业、科技、服务业如何发达,农业‘重中之重’的地位不能动摇,农业发展的空间不能挤、面积不能少、总量不能减。”三言两语,道出了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的“重中之重”观。有人曾经说三农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但是湖北对三农的真重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而是印烙在认识里、扎根在行动中。
思想上的真重视,为湖北三农奠定了发展总基调。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的掌舵人,当过知青、对三农有感情“基肥”的李鸿忠,对“重中之重”是大会小会讲,一有机会就讲,他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重中之重”重在落实,挂在嘴上的“重中之重”,不是真的“重中之重”;面对投入不足的矛盾,舍得向三农投入,舍得向农业倾斜,才是体现“重中之重”;面对粮价偏低的现状,从政策上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绝不让种粮者吃亏,同样体现“重中之重”;从政绩观看,农业投入见效慢,往往是隐绩,领导不一定看得到,群众也不一定看得到。但我们并不因此不干或少干,从长远发展谋局布篇,带着定力、耐力、执著力,踏踏实实干农业,更是体现“重中之重”。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