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要闻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重要论述的新时代意涵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8日17:11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既是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主动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崭新起点。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发表了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各项现代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当前,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重要论述的新时代意涵。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目标定位、价值取向、情感纽带和利益关系四个方面着手,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巨大作用。

第一,从目标定位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重要论述的新时代意涵。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致力于不断探索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了高度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信,形成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和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于解决“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一系列重点理论与现实问题。其一,明确的目标任务确保永不迷航。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所有这些目标和任务,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确保新时代的伟大征程永不迷失方向。其二,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量。从长远到当下、从宏大到具体、从外交到内政,举凡新时代之目标任务,无不贯穿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无不体现着对一个又一个难题与挑战的深入破解。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担当,进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前行的巨大驱动力量。其三,清晰的目标定位发挥巨大的凝聚作用。新时代的目标链系统融汇了党的凝聚力、国家凝聚力、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惊涛骇浪,这些清晰的目标定位都能有效消解离散力、离心力,进而成为团结全党、全国、全社会、全民族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从价值取向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重要论述的新时代意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培育践行,方可产生现实的作用与效力;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崇高追求,只有通过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落实到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之中。其一,完成使命任务呼唤主流价值追求构筑共同社会理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追求既要支撑共同目标使其成为共同社会理想,又要有效应对新矛盾、新挑战。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追求,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我们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可以推动新时代的政党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迈上新台阶。其二,实现宏伟目标需要不断优化各种内在和外在关系。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不断追求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既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思想理论上把握并解决各类矛盾冲突,也需要通过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对目标与对象进行取舍和聚焦、对观念行为与实施过程予以规范和调整,始终保持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合理化。由此,既带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发展进步,也产生了打造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类型之间新型关系的价值追求。其三,应对复杂局面亟须构建当代社会价值系统和美好精神家园。面向新时代,逆(反)全球化、全球恐怖主义、民粹主义、历史文化道德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等仍有抬头之势。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价值观的合理因素,批判吸收外来文化价值理论的思想资源,不断增强全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切实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扰,努力构建当代社会价值系统和美好精神家园。

第三,从情感纽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重要论述的新时代意涵。无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均有一条重要的情感纽带贯穿其中,那就是努力使全体中国人民和广大世界人民都有所分享、有所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浓厚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革命情怀和天下情怀,为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建立了一条强韧的情感纽带。其一,对亲民爱民的时代内涵作出新的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既秉承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亲民爱国”的思想精华,又散播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情怀。其中,对为中国人民自由解放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致以崇高敬意,倡导全民共同学习;对广大贫困人群和基层劳动群众,给予特别关爱,通过精准扶贫矢志消灭贫困;对亿万普通百姓,则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其二,把对人民的关切融于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广大人民群众,这既体现为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为治国理政中惠民利民的政策方略。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地落实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另一方面通过依法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不断实现全体人民的美好向往和共同愿望。其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体现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在新时代会更加激发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让每一个炎黄子孙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心中都有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都有长江黄河奔流不息,进而成为维系整个中华民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团结奋进、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第四,从利益关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重要论述的新时代意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准确判断,重视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升,强调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最根本利益,也代表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共同利益。其一,牢牢把握利益关系大格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强调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更多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其二,动态调整各种利益纷争。在坚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理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互动关系,并通过“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断动态调整各种各样的利益纷争,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从而为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其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激活社会创新活力;不断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科学把握并有效平衡国内外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劲有力的现实支撑。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JZD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

姓名:章忠民 王精明 工作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 治国理政 【纠错】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