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德国汉诺威4月5日电 短评:“中国智造”的未来不是梦
新华社记者沈忠浩
素有“世界工业发展晴雨表”之称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5日闭幕。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工业展之一,此次汉诺威工博会共吸引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家参展商,中国展商约占四分之一,数量仅次于东道主德国。不仅如此,展会期间,“中国智造”的质量也得到业界高度关注。
从展会传递出的信号来看,新一轮以“融合”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生产与信息技术的多层次、多样化融合正在重塑工业生产全流程,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前沿科技的工业应用逐步从愿景变为现实。
新的工业浪潮里,一些中国企业勇立潮头,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持续创新,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已有能力比肩西方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甚至实现局部“领跑”。瑞士工业巨头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对中国积极推动工业发展、大力使用人工智能提高生产力的势头表示赞赏。
事实说明,中国制造走在转型升级的正确道路上。在从“制造”迈向“智造”的历史进程中,只要长怀攻坚之志、善汇创新之智,书写中国版的高科技“逆袭”故事,绝非无法实现的梦想。
展会上一个细节同样给人启发:中国企业的商标频频出现在外国企业展区,中方展出的技术应用中也常可见外企的贡献。这生动折射出,如今的工业制造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排斥、保守带不来持续发展,合作共赢才是长远之道。
窥斑见豹,从汉诺威工博会上中国企业参展情况可以发现,中国高科技企业“弄潮”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勇气可嘉、信心十足。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中国制造业在整体由“大”变“强”的路上依然任重道远。此次展会上,德国、瑞士等老牌工业强国展出的仿生机器人、个性化定制生产线等产品和技术,令人直观感受到老牌“塔尖”国家的工业底蕴。中国突破材料、装备、工艺、人才等多方面瓶颈尚需时日,培育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也绝非朝夕之功。
千里虽遥远,积跬步可至。保持专注、坚持实干,“中国智造”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