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曾宪旭
汉口水塔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曾经承载着几代武汉人的历史记忆,同时也见证着武汉消防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作为“水塔的班子”,武汉市消防支队江汉中队(以下简称江汉中队)在很多武汉人心目中意味着祥和与安宁。始建于1950年的江汉中队是全国消防建队历史最悠久、辖区情况最复杂、出警频次最高的中队之一。
辖区情况有多复杂?江汉中队政治指导员张重给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大型商贾云集、旧城区住宅人口密集、高层建筑林立、老式居民建筑及历史文物建筑密布、道路街巷错综复杂......江汉中队担负着“天下第一街”汉正街、长江隧道百年老汉口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510家重点单位、30余万人口的消防保卫任务,其中最高建筑平安大厦有60层、251米高,最长隧道“万里长江第一隧道”总长度3630米。
江汉中队辖区的老旧小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曾宪旭/摄
出警频次有多高?张重告诉了记者一串数字:建队以来共处置各类警情15万余起,年均出警2000余次,抢救疏散群众8000余人.....
“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勇于战斗、敢于胜利”是江汉中队69年来从未改变的队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消防队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砥砺前进。“1.2长江油驳”、“3.19黄陂街火灾爆炸、”“8.12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江汉中队在一次次消防救援中磨练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41岁的李长春是江汉中队战斗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自1996年进入江汉中队以来,李长春23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消防救援一线,领导不止一次找他谈话,希望他退居二线担任中队指导工作,都被他拒绝了。李长春总是说,他还能在一线再干个十年。“我觉得我更适合火场,更要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每次营救出一个处于危难的人,处置完一起警情,那种成就感带给了我最大的满足。”
江汉中队正在训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曾宪旭/摄
六十九载峥嵘路,千锤百炼铸尖兵。李长春只是江汉中队涌现出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中的一员,但他们身上都闪烁着相同的光芒——坚不可摧的战斗精神。走进新时代,这一优良的传统和精神品质并没有在江汉中队“失传”。针对老式居民建筑火灾扑救,创新训练模式和操法,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战斗编成。江汉中队还坚持建设小型、微型站,建立“135”机制,发生警情确保社区微型站一分钟内抵达现场,小型站三分钟抵达,消防中队5分钟抵达。
“薪火相传,守正创新,是每一个江汉中队消防队员的使命担当”,张重对记者说,“69年的光荣传统是一笔宝贵财富,江汉中队在新时代的战斗中将继续发扬光大。”
在长江南岸,长沙市望城区消防大队(下简称望城消防大队)同样有着底蕴深厚的优良传统。望城区是雷锋的故乡,传承雷锋精神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面旗帜,望城区消防大队就是走在最前面的护旗手之一。建队41年以来,望城区消防大队坚持用雷锋精神建队育人、凝练“队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家乡消防兵,竭诚奉献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望城区消防大队的“队魂”。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曾宪旭/摄
“从望城消防第一任股长张宝初开始,望城消防大队逐步建立健全了学雷锋接力传承机制、创先争优机制,形成了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望城区消防大队消防中队(下简称望城消防中队)雷锋班班长张定轩向记者介绍,大队坚持用“五个一”加强对队员们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感,每年新人入队,第一堂课是学习雷锋先进事迹,开展的第一次活动是参观雷锋纪念馆,读的第一本书是《雷锋的故事》,学的第一支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召开的第一次大会是学习雷锋动员大会。“榜样是旗帜,是标杆,是方向。继承和发扬学雷锋的优良传统,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深深根植于每一位队员的血脉之中,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望城区消防大队望城中队政治指导员孙超正在介绍消防队情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曾宪旭/摄
传承,离开了传统,就会隔断血脉,传承,离开了创新,就会远离时代。“时代在变化,学雷锋的实践也必须不断注入新形式、新方法,以不断为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望城消防中队政治指导员孙超介绍说,除了捐资助学、爱心献血、植树造林等学雷锋活动,望城消防大队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率先在全国发起“牵手·岗位学雷锋”的倡议,运用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安全扶贫等方式,与35户困难群众开展精准扶贫结对,此外,望城消防大队还联合财政、民政部门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火灾返贫家庭救助办法》,援助因火灾致贫的困难群众。
“优良的传统对一个集体来说是根基,是血脉。”望城区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邹伟民对记者说,“换装不换志,转隶不转责,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是望城消防大队的职责所在,使命担当,消防改制转隶后,大队将继续不辱使命,铸就新时代一抹耀眼的“火焰蓝”。(国内时事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