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要闻

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3日11:32 来源: 人民日报

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而必须在开放、合作、共享中才能实现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在摩洛哥、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设立8个国际卓越中心;已有数百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在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和中东欧,5个技术转移平台已经建立起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创新的种子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播撒开来。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倡导参与各方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不懈努力下,一系列创新合作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构想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共建“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个伟大创举,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在向创新要动力。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才能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创新合作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机遇、提供了舞台,也正在成为引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中坚力量,为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而必须在开放、合作、共享中才能实现。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比较优势各异,只有通过更好整合国际间创新资源和要素,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通过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在推动创新资源的聚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印尼港口建设与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先后启动建设,在优势互补中持续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及产业前沿技术的开发。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各国分享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为拓展国家间合作、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习近平主席在本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将“积极实施创新人才交流项目,未来5年支持5000人次中外方创新人才开展交流、培训、合作研究”,同时“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执法,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树立起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的原则和标杆。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集聚创新资源的平台,更通过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制度建设打造出优良的创新生态环境,致力于成为全球知识价值实现的热土。

本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分论坛的数量增加了一倍,扩大到12场,而新增加的6场分论坛中,“创新之路”分论坛与“数字丝绸之路”分论坛都直接与创新相关,充分说明创新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让创新要素和资源充分涌流,各方不断贡献智慧和潜能,充分释放创新创造的活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纠错】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