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迎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尽管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说法很多,各地、各界民众过端午节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则是最普遍的共识,也是最核心的主题,爱国始终是千百年来端午节最鲜亮的元素。这种爱国情愫在今天更显得尤为厚重,也尤具现实意义。
端午俗称“端阳”“重五”,是夏季的开端。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易流行,且蛇虫繁殖,易咬伤人,古人形容此时节“五毒尽出”“恶月恶日”,遂有吃“五黄”、采艾蒿、挂五毒图等习俗,意在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安康、吉祥,因此,端午节本身就体现了先辈们的生活智慧,是中华民族独特节气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端午节被明确为国家法定假日之一,既显示出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高度重视,更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足见端午节不仅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经过一代代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艰辛求索、接续奋斗,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亿万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发拼搏,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包粽子、挂艾蒿等固然是今天过端午的“保留节目”,端午小长假我们还可以出游放飞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日益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让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对民族伟大复兴满怀坚定信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们更应该铭记先辈们曾经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做出的执著追求和非凡付出,更应该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涵养家国情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做出我们自己的担当和作为。(南方网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