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军军,1995年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专业毕业,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一线,现任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一公司京雄城际铁路1标项目部经理。2017年参加京雄城际铁路建设以来,带领团队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工程施工,提前完成主体工程,在建设单位组织的三次信用评价中取得两次第一、一次第二的优异成绩。
筑路人的故事就有多长
扛起日子的肩膀啊
心中一轮大太阳
生活像风一样
爹娘给咱好身板啊
气壮山河走一趟……”
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一公司京雄城际铁路1标项目部经理姚军军从事工程建设工作至今已有24年,结实的身板、黝黑的面膛、两道浓眉下目光如炬,姚军军的声音非常爽朗:“干我们这行的,可不都是这样子,哪有白白净净的。”
1995年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专业毕业后,他先后管理过5个项目,曾在多个重点铁路项目建设中立下赫赫战功。
挑起重担
从小生长于山西省晋城市的姚军军出身于农户之家,10岁起就开始干农活。长期的体力劳动让他觉得从业以来的所谓“吃苦耐劳”如同家常便饭,反而为枯燥单调的筑路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
“在山东搞公路建设时,一个深秋的晚上,我们要走回工区。前面一个水坑,月光照上去,平平的,像水泥路面一样。我一脚踩上去,咕咚一声就掉进去了。水还挺深的,都没过我的腰了。当时吓了我一大跳,好不容易才爬出来。当时天气还挺凉,冻得我直哆嗦。穿着湿透的脏泥水衣服回到工区,搞得自己狼狈不堪。”
提及这段往事,姚军军笑道,“这在一线工地建设者中是常有的事,谁也不觉得这算什么苦,大家还互相拿这当作笑料来调侃呢!我们现在的项目部还有同志掉过江里呢,哈哈哈……”
谁能相信,这样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在两年多前就任京雄城际铁路1标项目部经理时,还曾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急与忧虑当中。
时间回到2016年12月28日,京雄城际铁路1标合同花落中铁十二局集团一公司时,大家既觉得兴奋,又感到重担难挑。经公司领导反复权衡研究,姚军军被选定为项目经理。以敢打硬仗著称的姚军军接到任务后,顿感“压力山大”,但也没有太多犹豫,立即整理行囊,从霍永高速公路项目上转战京雄城际铁路项目,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
2017年1月1日,姚军军带领第一批人来到了北京大兴,开始着手进场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谁也没有料到,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可以总结为“急、难、险、高、严”。
急,工期后门关死,面对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合同工期显得有些紧张;难,线路涉及71家企事业单位、200多户民宅、19处超高压线迁改,征地面积1280亩,数百家产权对象,迁改手续仅盖章就以千枚计;险,线路27次跨越铁路、高速公路、城区主干道和13.44公里的既有线改造施工;高,京雄城际铁路社会关注度高,安全质量要求高;严,铁路工程建设已经迈入新时代,生态环保要求远远严于过去。
那段时间,姚军军觉得任务难以完成,思想上有包袱,“如果干不成,我就应该及早抽身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干。”再一想,他又觉得,别人干也要面临这个困难,逃避不是办法啊!关键时刻,公司领导表态将举全公司之力支持京雄城际铁路建设。
公司的鼎力支持给予姚军军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公司给我的支持是强大的。说实话,以前总认为,我们在外面干项目,要尽量不让公司为我们操心。京雄城际铁路不一样,很多资源配置、外部协调问题,公司都出面帮助我们解决,为我们有效组织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决战京雄
“按期开通不动摇,生产安全不亡人,质量过硬不碰线,科技创新出成果,这是我们当初确定的目标。”
姚军军认为,对一名项目总负责人来讲,管理本身就是资源的调配、安排。工程从开始到竣工,人、材、机是贯穿始终的主角。在实际施工中,各种资源如何安排、调配大有讲究。
抓大放小是姚军军管项目的一贯思维。他要求各分部按照这一思路布局,每个分部必须上足5个以上施工队,并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满足现场需要。施工中,姚军军按照“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思路,配足、配强机械设备,展开大规模机械化施工。
“我们的项目部是以小时为单位倒排工期的,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节点工期。”
姚军军回忆,在劳动竞赛中,他们每周一次通报,每月一次奖罚兑现。“有指标,有考核,人员才有压力。每个月进度不达标,分部、施工队给予罚款、减少任务、清退出场等处罚。”
在强有力的考核制度下,参建各团队、员工争第一拔头筹的热情高涨,全标段从一开工就呈现大干态势。附近群众惊叹:“看到过干工程的,没看到过干得这么快的,桥墩像凭空冒出来的,几天不见一大排桥墩已经起来了。”
施组、方案优化是最大的效率,不知道有多少次,项目部管理技术人员建议、论证、争论、测算到深夜。就是在一次次思想碰撞的火花中,一个个高效省力、严谨科学的方案出炉,并得到了业主、设计单位的肯定和支持。
2019年5月13日,北京新机场真机试飞成功,作为连接线的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建设也接近尾声,京雄城际铁路1标段在有效工期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这样的施工速度实属罕见。
姚军军也因此被人叫作“拼命三郎”,但他似乎不认可这样的称谓。“在建设高峰期时,我们工地上的施工和管理人员多达5000多人,仅仅靠拼命两个字诠释不了建设者的状态。”姚军军说,“如果没有智能化的手段、充足完备的工装、训练有素的作业人员和科学的施工组织,像这样的建设规模和紧张的工期要求,要完成任务是不太可能的。”
特别是对于施工中BIM技术应用,姚军军颇有心得体会:“BIM技术革命引领新的建设潮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他表示,BIM作为发展中的技术,其实施效果与现有的工具、人员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今后我们会加大培训力度,使BIM技术成为我们从业人员的工具。”
筑路无悔
提起姚军军所在的1标段,京雄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邓寅杰连声称赞:“老姚人不错,讲政治、顾大局、懂管理。在京雄城际铁路项目工程中,带领团队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挥部上上下下,包括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都对他们的工作很认可。”
在中铁武汉大桥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总监崔天宝的眼里,姚军军是一个讲原则、守信誉,工程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是一个出色的带头人。
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孟德水说:“我和姚经理做搭档一直配合很默契。去年,我们项目部还被评为了‘四好领导班子’。姚军军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他思路清晰,管理有方法有策略,对党群工作很重视很支持,关心员工生活,关注个人成长。”
面对各方的夸奖,姚军军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其实,我这个人脾气不算好。”姚军军说,近两年,随着年龄增长,他也在不断有意识地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今年45岁的姚军军长年在铁路施工一线摸爬滚打,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项目负责人。他曾任项目经理的兰武铁路、达成铁路、成蒲铁路等工程,都曾被评为省部级样板工程。对此,姚军军表示并没有多大多宏伟的目标,只是想在专业能力和个人修养方面努力提高自己,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添砖加瓦。
“咱也不会干别的,坚持下去,继续给老百姓修路吧。”姚军军说,这也是当初自己选择专业和职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