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
也是杂交水稻创新团队的成员
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1000公斤、1100公斤、1200公斤
……
亩产“五连跳”的超级杂交稻
曾是他眼中的传奇故事
如今却是他工作的日常
袁隆平院士寄语新青年
新青年演讲第77期
邀请袁隆平团队80后科学家
吴俊
讲述为什么我们能屡屡刷新世界纪录
大家好,我叫吴俊,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从事超级杂交稻研究,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创新团队的一名80后成员。
做杂交水稻研究,日晒雨淋是免不了的。我和我妻子是湖南农大的同学。在大二暑假时,我们一起到袁隆平老师的得意弟子——邓启云老师课题组来实习。
第一次下田,就挨了批评。我记得那天太阳很毒,因为妻子怕晒黑,她下田的时候就打了一把伞,结果还是因为中暑晕倒了。在她中暑缓解之后,邓老师说:“如果你下次下田还打伞来的话,就不要来了。”
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哪怕你理论功底再强、论文再多,如果你不能吃苦,不愿下田的话,也是做不了农业科研的。从那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严格要求自己。
2009年的春天,我们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繁殖了4万多斤的Y58S原种。这批种子非常宝贵,因为全国从事Y两优品种开发的种业公司都指望着这批种子。
所以在晾晒这些种子的时候,大家的精神都高度紧张,常常值夜通宵守护。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被蚊子咬了很多包。因为年轻人睡眠深,我们怕睡着了,有人偷种听不到,所以特意没有点蚊香。蚊子这样一直嗡嗡地闹,我们就能够一直保持清醒。后来,袁老师听说了这件事。他说:“有这样的团队,何愁杂交水稻事业做不好!”
我有一个同事,名叫舒服,就是舒舒服服的舒服。但他进中心的第一年,就过得很不舒服。当时,他和女友正在准备第二年元旦的婚礼。可是当年11月,中心部署科研任务时,袁隆平老师点名要带他去海南三亚做科研。有人在旁边提醒不知情的袁老师:“小舒马上要结婚了。”
袁老师听到之后,立即爽快地说:“结婚?提前呀!我来主婚!”他没想到的是,袁老师不但实现了主婚的诺言,还带了他全家参加了婚礼。
我的女儿名叫京玺,是一个非常热爱大自然的小姑娘。京玺三岁的时候,我带她来到我们的实验基地。一到田边,她就直接跑到田里跟我一起插田。田里的泥巴沾在她漂亮的小裙子上,那是至今还让我感觉幸福的时刻。
那一刻,我觉得不管她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从小就接触大自然,知道每天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就会明白爸爸这份工作的意义,就能够明白丰裕的物质生活是值得珍惜的。
作为青年,能够来到这座杂交水稻学术研究的最高殿堂之一做研究,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除了最亮眼的袁院士,还有一批匠心璀璨的杂交水稻功勋。过去只能在教材中、媒体上看到的大咖们,现在就在身边工作,这让我至今都感觉有些激动。
其实,除了科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是可爱的普通人。还是以袁老师举例吧!据说他的名字就估值1008个亿,但大家可能想不到,在日常生活中,他喜欢穿几十块钱一件的衬衫,而且还喜欢推荐他的衬衫。
有一次,袁老师看到我比较胖,就说:“小吴,我那里有一件衬衫买大了,你穿应该正好合适,拿去穿吧!”就这样,我得到了一件袁老师赠送的衬衫,就是我身上穿的这一件。
今年春节,又是袁老师带领我们在三亚一起度过。吃过了年夜饭,大年初一,大家又都下田了。
在这里,我想告诉怀揣着梦想和实力的青年朋友们:现代农业不但需要你具有良好的农学基础素养,还呼唤现代生物技术、基因组学、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力量的融入。“智能育种”“智慧农业”已经提上日程。
我们所从事的研究,时常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最“接地气”的研究;我们所从事的研究,关系着亿万人的国计民生,也是最“高大上”的研究。
我们的目标很朴素,也很重要。那就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还等什么?加入我们,加入新时代的农业科研大军,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作出重要贡献!这不就是实现人生价值最好的舞台吗?
我是新青年,吴俊。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心中不忘报国志
他们接续奋斗,攻坚克难
怀揣一颗造福心
他们扎根大地,默默耕耘
青春的汗水
泥土的芬芳
交织酝酿成如浪的稻香
肩上的责任
传承的信仰
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
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吃得饱、吃得好
关乎14亿老百姓的生活
这不仅是前辈师长的光芒
更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青年说×杂交水稻专家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