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强党》栏目推出学习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列文章。依据《纲要》的章节拆分细化,邀请部分参与《纲要》编写的作者、理论专家和科研单位撰写导读文章,促进读者更加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地理解《纲要》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今日刊发学习体会《纲要》系列文章之四,欢迎品读。
从四个视角理解以人民为中心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是中央宣传部直接联系指导的15家国家级研究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工程、天津基地”为标准,坚持“一中心、多基地”发展模式,统筹在津高校、科研院所等一线科研力量,紧密围绕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三部分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全部内容,而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宏大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一、哲学视角: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内涵。
“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党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努力把党建设成人民始终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要夯实全党理想信念宗旨的思想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契机,真正使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入脑入心、触及灵魂,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守初心之纯、强担当之责。二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党要厚植执政基础必须作风过硬。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使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三要夺取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要继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织密制度笼子,高擎巡视巡察利剑,坚定不移“打虎除蝇”,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压倒性胜利转化。
二、政治视角: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2014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5 周年招待会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内涵。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形成统一意志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始终牢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经济视角: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必须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到经济社会各个环节
人民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决定力量,也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内涵。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到经济社会各个环节。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靠人民来实现。人民身处生产和生活第一线,对自身面临的问题、矛盾和条件有切身感受,对解决问题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明确判断。只有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允许、尊重和鼓励基层探索,才能更好集合人民智慧,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只有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不同地方的人们由于环境、位置和眼界所限,容易从局部和短期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和办法自然带有一定局限性。顶层设计管方向、管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层次体现。只有对各个地方的探索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才能使各种改革措施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使中国这艘巨轮在实现中国梦的预定轨道上前进,不偏离航线。
四、社会视角:人民期待过上好日子,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民的权利,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共产党员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2017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内涵。
“人民期待过上好日子”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的需求已从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而必须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既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又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三要促进社会性流动,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既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又要依靠政府搭建社会纵向流动的阶梯,鼓励人人向上。四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节收入分配,又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政策托底、保护弱势群体等方式保障基本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群体。与此同时,我国虽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还没有从根本摆脱经济不发达的状态,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因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机统一中把为民造福伟业推向前进。
(执笔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