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要闻

太行山上播绿人——记河北邯郸市涉县“夕阳红造林服务队”队长杨喜庆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6日13:21 来源: 经济日报

杨喜庆(右一)带领“夕阳红造林服务队”在植树路上。杨彦忠摄(中经视觉)

绿化后的凤凰山成为太行山石质山地生态景观林建设的典范。杨彦忠摄(中经视觉)

石头上能种树?“这个硬活,我们接!”说这话的人叫杨喜庆。

在河北邯郸市涉县城西的凤凰山上,有一片石灰岩山体,质地坚硬,缺水少绿,是太行山绿化最难啃的“硬骨头”。不少专业绿化施工队望而却步,杨喜庆和他的“夕阳红造林服务队”站出来了。

从2016年至今,凤凰山总计1万亩的山场已完成绿化9000亩。杨喜庆和他的队员们在宜林地上栽植核桃、花椒、黑枣,在浅山区栽植连翘、黄栌等木本中药材,给百姓建起一座绿色宝库。

太行山里的“老树痴”

提起杨喜庆,很多人都叫他“老树痴”。

1949年10月27日,杨喜庆出生在涉县偏店乡杨家寨村,正值新中国成立之时,当教师的父亲给他取了“喜庆”这个名字。从小坐在父亲的双膝上,听着曾经发生在太行山里的革命故事长大,杨喜庆少年立志: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涉县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海拔1000米以上的荒山有350座,这里盛传一首民谣:“荒山秃岭和尚头,雨季洪水遍地流。旱涝风暴年年见,十年九灾百年愁。”贫瘠山地根本养活不了勤劳的山区人民,为发展经济,1971年村里成立了造林队,杨喜庆二话没说报了名。

“山区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只有多植树,发展好林业经济,才能为百姓找条出路。”杨喜庆笑言,未入造林队之前,他已经是当地有名的裁缝,做加工活兼带徒弟,月收入在80元以上,教书的父亲每月才挣28元8角钱,“为了山青水绿,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个人收入少点我认了”。

勤学加苦练,杨喜庆很快成为植树能手,1978年通过考试,他成为涉县偏店乡造林站技术员,后又担任站长。属牛的杨喜庆总说自己是“牛头犟筋”,恨不得自己有耕牛一样的力气,早点绿化好荒山。肩扛上百斤的树苗爬山种树,为节省上下山往返时间,在山上啃凉馒头、喝冷水……在杨喜庆退休前的38年间,他的日子几乎天天如此。

一个叫“上窑则”的地方,让杨喜庆永远难忘,因为他在这里“差点丢了命”。“那天,我背着80斤重的油松籽上山种树,一手攀到了松动的石头上,山上掉下的石头带着我滚落山底。”杨喜庆回忆说,工友和乡亲们在山下找到他,用“排子车”把他拉到了医院,右腿摔伤,左肋骨被砸裂……

两个多月后,倔强的杨喜庆再一次回到了山上,站到了工友植树的队列中。

“绿化学校校长”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杨喜庆敢上凤凰山搞绿化,是因为他确实“有两把刷子”。

在杂草难生的裸岩山上,杨喜庆带着大家这样种树:面对坚硬的石灰岩山体,他们用油钻打、用镐头砸、用铁锹刨,再用石片垒出鱼鳞坑;没有水,就在山顶拿沙袋垒砌蓄水池,用三四个水泵接力抽水上山;山路崎岖,树苗靠人工一棵一棵扛上去……凭借多年的植树经验和不断摸索,杨喜庆和植树队一举攻克了造林难题,让凤凰山成为太行山石质山地生态景观林建设的典范。

“别处的树苗浇五六次水就能成活,这里浇10次水可能都活不了。到了冬天,坑体内还得再糊一层土,否则风太大,会把树根冻坏。”杨喜庆说,北方的冬天冷,对于许多种树人来说,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但是在植树队员的眼里,一年四季都是种树的时节。

为加快造林进度,杨喜庆带领植树队开展冬季大苗造林试验:通过涂抹防冻液、添加生根剂,加上塑料膜保温、层级抽水等办法,相继克服了防寒植苗、冬水灌溉、开春保苗等一系列难题,并探索出大坑大水大苗、多树种混植、“五优先”“一防护”等一系列专业化造林及管护新经验,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多彩造林。对自己摸索出的造林技术,他毫无保留地向工友和乡亲们传授。

几十年的造林绿化,杨喜庆的头发白了,但身边的荒山绿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据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算,仅杨喜庆领队种植的4.5万亩侧柏一项,每年产的种子价值就达540万元,生成木材价值达89.1亿元,产生的生态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赵俊喜说:“现在县里植树造林的技术人才很多是老杨培养出来的,我们敬称他是县里的‘绿化学校校长’。”

退而不休的造林队长

2009年10月27日,侯彩云终于盼到丈夫杨喜庆退休了,并不指望他照顾因车祸造成重度残疾的儿子,而是觉得累了一辈子的丈夫终于可以歇歇了。

然而,侯彩云失望了,闲不住的杨喜庆又组织退休老工人、农村的留守老人等成立了“夕阳红造林服务队”,继续上山种树。短短几年,队长杨喜庆带着服务队完成了偏店白玉岭、后池桃花山、309国道和青兰高速涉县段两侧荒山绿化等重点造林工程任务。

2015年春节期间,候彩云发现老杨身体不对劲,在亲友劝说下,杨喜庆才去医院检查,没想到竟查出了癌症。3月4日,杨喜庆做了手术,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问老伴儿侯彩云:“山上的树苗栽了多少啦?”侯彩云气得直想哭:“你的命都快没了,还想你那些树……”

回到家中养病的杨喜庆也没闲着,把家当成了种树指挥部,随时向队友们了解山上种树的情况。侯彩云担心老杨的身体,总是闷闷不乐。杨喜庆了解到老伴的心结,提出要带老伴旅游,这让侯彩云觉得很意外。

没想到,杨喜庆把妻子带到了自己的植树区。一路上,杨喜庆给侯彩云介绍车外的山景:“你看这是我们大前年种的3000亩侧柏,现在都绿了,看不到石头山了;那边是前年种的树,看黄栌叶红彤彤的多好看……”看到石头荒山长出的树木,侯彩云为杨喜庆这些年的付出感到骄傲:“我这才理解老杨的这片心,他是在做大事。”

退休10年来,杨喜庆的“夕阳红造林服务队”由最初的1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600多人,平均年龄65岁左右。种了一辈子树,杨喜庆不图名、不求利,有限的国家补助资金除了保障队员的基本工资外,剩下的每分钱他都力求用在种树上。

“种树就是我的命,上山造林是我最好的药,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会把这项事业干到底!”翠绿的侧柏下,瘦削的杨喜庆虽然一米八的个头,因患病体重只有70公斤,但他低沉的声音依然有力:“我一辈子就干了种树一件事,只想着把它干好就行了。”

夕阳红造林服务队 【纠错】编辑:李祖钰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