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要闻

深刻理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理念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4日12:54 来源: 党建网微平台

导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强党》栏目推出学习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列文章。依据《纲要》的章节拆分细化,邀请部分参与《纲要》编写的作者、理论专家和科研单位撰写导读文章,促进读者更加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地理解《纲要》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今日刊发学习体会《纲要》系列文章之十,欢迎品读。

深刻理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理念

韩喜平

作者简介:韩喜平,政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思想政治重大委托项目。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整体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新近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简称《纲要》),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重要辅助读物。《纲要》第九章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紧扣“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从五个维度精准阐释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发展理念、根本要求、基本取向、工作主线、战略目标。该章视野宏阔,说理透彻,表述生动,既“解渴”又“解疑”,对于制定经济政策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增强工作创造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从发展理念到具体对策,汇聚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纲要》明确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制定具体发展对策的行动依据。发展理念的变化是一场关乎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从发展理念到具体对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勾画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纲要》立足对策层面,系统阐述我国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现实问题。

新发展理念集中展现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治本之策。新发展理念犹如“指挥棒、红绿灯”,引领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不仅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而且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特点。

新发展理念必须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与之相适应,支撑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整体,勾画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基本取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工作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发展理念到具体对策使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构成了有机整体,拓宽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

二、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体现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转型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纲要》开门见山,强调经济建设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速增长模式与实践的变化不相协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的弊端日益显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理念的转变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转型。

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纲要》形象化表述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经济必然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化。《纲要》指出,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但是转型过程并不容易。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认识“三个没有改变”。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三是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总体而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转型目标,那就是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促使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三、从体制创新到制度坚持,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纲要》详细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逐步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遵循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没有否定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和政府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贯穿着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根基准线。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坚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体制创新要以制度坚持为根本依据,而为了更好的制度坚持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深化体制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从经济体制创新到制度坚持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尤其要正确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纲要》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论述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体制创新,也表明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这种对制度坚持的底气,既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也根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从体制创新到制度坚持,不仅是我们党对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深刻认识,也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自信。

四、从需求调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经济发展与经济工作主线

《纲要》强调:“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为何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问题倒逼而成。过去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以“投资、出口、消费”的需求侧为调控导向。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推出了“四万亿计划”经济刺激计划,然而供需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需求侧管理调控的后遗症随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放缓而不断显现,出现产能过剩、杠杆率过高等问题。二是摆脱路径依赖之需。经济“脱实向虚”减弱了需求侧管理的效用,受外需疲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单纯的需求侧管理遇到瓶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另外,世界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调整,我国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供给侧发力,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供给结构的调整,满足人民需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造成了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纲要》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工作的重点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入手,解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重大结构性问题,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解决供给中的结构性问题,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工作重点和工作主线,也是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的重大举措。

五、从致用之策到理论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纲要》指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成果,形成了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和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时代发展的问题,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提出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致用之策,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解决的发展难题,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例。一要深刻认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覆盖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二要打牢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三要发挥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四要通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五要发展开放型经济并提高国际竞争力。六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完善制度保障。

理论发展在于不断深化,成功经验需要不断总结。正是由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根据时代和经济实践的发展变化,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阐明了新时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索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 发展新理念 【纠错】编辑:袁君子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