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要闻

五代守护的温暖家书,诠释一心向党的拳拳初心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7日11:1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931年5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布告》,向群众宣布:“一经分定的土地,即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生的不补,死的不退”。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全力支持苏维埃政权,争先恐后参军参战,推动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1932年春开始,由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和苏区的巩固,为了扩大红军规模,赣南苏区有计划地动员青壮年自愿加入红军。

一走两年无音讯,首封家书号召青年踊跃参军

欧阳洪长自幼父母双亡,后被叔叔欧阳荣发收养长大。为了响应扩红运动,欧阳洪长与欧阳荣发的长子都决定参军。考虑哥哥已生育孩子,责任重,自己暂无孩子,欧阳洪长便劝说兄长留下照顾妻儿,自己参加红军。

据统计,1932年1月至3月,中央苏区开展第一次扩红突击运动,江西全省扩红11833人;到9月底,江西原计划7、8、9月扩红12300人的目标被超额完成,达到了28690人;10月20日到12月20日,不完全统计,江西全省14个县共扩大红军14991人。

欧阳洪长1934年2月15日写给叔叔的家书。资料图

欧阳洪长这一走便是两年。1934年2月15日,当时在红军第二十二师师部侦察连工作的欧阳洪长给家里写了一封家书。欧阳洪长在信中询问了欧阳荣发的健康以及家里的一些情况,他表示自己目前一切平安,希望家里人不要挂念,并且希望叔叔能“寄鞋一双,寄纸洋贰元”。他还嘱托家里人“鼓励全体青年群众起来扩大红军到廿二师来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最后,欧阳洪长让欧阳荣发收到信后“马上回音”。

再寄家书,鼓励青年参军保障土地利益

当时写这封信给家人报平安的欧阳洪长也许很难料到,自己所在的22师将在筠门岭面临一场巨大的战役,这将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组成部分。筠门岭西临湖南,东近福建,南下广东,北距会昌,和当时的红色首都瑞金只有一百零一公里,是水陆通商要道,是粤赣边区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

红军22师所处的粤赣省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处于中央苏区的南方战线。面对粤桂敌人的步步逼进,驻守南线的红军22师及地方武装,在“左”倾错误路线的军事指挥下,实行“分兵把口”,与国民党粤军三个师在筠门岭地区进行阵地战。尽管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但因敌众我寡,遭受重大伤亡。4月21日,筠门岭被广东军阀陈济棠部攻占,红军22师被迫退到中村、站塘一带,整个南线的形势异常严峻。

欧阳洪长1934年8月30日写给叔叔的家书。资料图

当欧阳洪长所处的红军22师大规模被敌军钳制之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转折。

1934年6月,毛泽东亲临红军22师驻地一一站塘李官山视察。根据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侵占筠门岭后表现出停停打打,千方百计想和红军拉关系的情况,毛泽东与省委、军区的领导一道制定出“打”与“和”有机结合的巩固南线、保卫会昌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由于毛泽东对粤赣省工作的正确指示,南线形势出现了新的喜人变化。在整个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不断失利的情况下,南线形势大为好转,整个战线局势稳定,游击战争纷传捷报,群众的政治热情重新高涨,红军指战员信心倍增。

在毛泽东写下的《清平乐.会昌》中,似乎还能窥见这场战役给他带来的喜悦之情:“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首词记下了第五次反“围剿”中曾经出现过的希望,记下了会昌人民和红军战士为保卫苏区所进行的英勇斗争。

身在红军22师的欧阳洪长当时对第五次反围剿似乎也充满了信心,他在1934年8月30日给家里写的家书中,只字未提筠门岭战役中经历的生死危机,只称“我们在前方荣(勇)敢冲锋消灭敌人,叔台在家中都要做宣传,鼓励一班青年赤卫军(队)到前方来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才能保障土地利益”。

侄让叔信党,叔让侄事党,家书记录拳拳爱党心

欧阳洪长1934年9月9日写给叔叔的家书。资料图

1934年9月9日,欧阳洪长再次写了一封家书。他依旧报喜不报忧,称自己在前方身体很强壮,让叔叔不要挂念。在信中他照例询问了欧阳荣发的身体情况,并问道“今年的谷子割到多少”。他还在信中叮嘱欧阳荣发如若田地有困难,“到乡苏派人来家中解决一切困难”。欧阳洪长还表达了此次写信是希望叔叔能寄纸洋肆元到廿二师部侦察连。

1934年8月3日,欧阳荣发写给欧阳洪长的回信。资料图

1934年8月3日,欧阳荣发给在前方的侄儿写了一封回信,但可能因为前方军队开动,这封信而后被退了回来。欧阳荣发在信中写道,“知你在前方身体强壮,我们阅信后心甚畅快。先寄来大洋贰元与你应用。因接到你们的信到如今很久了,谅你们的队伍开动,现今不知你开到何处,所以布草鞋家们不曾寄来。”欧阳荣发还很细心地提醒欧阳洪长,要写清楚军、师、团、营、连、排以及驻扎何地,这样才能将东西寄给他。并在信中期盼他在前面要努力工作,消灭敌人第五次围剿,争取革命胜利……

当时的欧阳洪长与欧阳荣发也许都没料到,他们期待的“消灭敌人第五次围剿”最终没有实现,南线出现的转机未能扭转大局,中央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

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并没有抹杀百姓对红军的热情。在中央红军出发长征时,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在扩红运动中到处出现有父母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争挎枪的动人情景。在中央红军出发的8·6万多人中,仅赣南籍子弟就达5.6万多人,占总数的65%。有的县、区、乡的16岁至55岁的男子,凡是身体合格的都争先恐后地走了。苏区人民还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和军费。仅赣南地区,就提供了稻谷84万担、棉花8.6万余斤和制造枪弹的8万多斤铜等。此外还有价值10万元的中西药品和150多万元军费。

欧阳可辉(左二)与孙女欧阳强(左一)及孙子欧阳彦(右一)的合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增强 摄

当初“在前方勇敢冲锋消灭敌人”的欧阳洪长,到底有没有参加这场转移,已不得而知了。家里人甚至不知道他在何时何地牺牲的,只是在等了“很多年之后”,欧阳荣发将其长子的小儿子欧阳可辉,按照约定过继在了欧阳洪长的名下。

四封家书因党而生,也为党而捐

这四封家书经过欧阳荣发及其长子的保管,最后传到了欧阳可辉手中。为了让整个家族的人都了解这个故事,欧阳可辉专门将原件复印了数十份,确保直系亲属中每人都有一份。而自己的那份复印件连同原件,被锁在了自己床头旁柜子里的木盒中。

这些家书,是85年前赣南百姓拥党爱党的一个缩影,也是常悬于欧阳荣发家族心中,提醒要时刻忠于党的家训。

存放家书的小木盒。受访者供图

2019年6月14日,76岁的欧阳可辉最后一次将四封家书的原件从他的小木盒中取出,把他送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欧阳可辉(前排右四)捐赠信件后领取了证书。资料图

父亲一直是欧阳可辉的骄傲与荣光,他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父亲,了解这段历史,“这些信件不光是我家的,也是国家的、历史的。它是所有苏区人民支红扩红的一个见证,应该得到更好的守护!”

而就在欧阳可辉捐献家书的纪念馆中,习近平在5月20日下午,在这里曾说道,“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欧阳洪长为了革命一往无前的理想信念也成为了欧阳家族最宝贵的财富。在捐出前一天,欧阳可辉的孙女欧阳强带着弟弟欧阳彦去县城里作了文件扫描,他们觉得这比爷爷的复印件能保留更久一些。“我们非常珍惜太爷爷留下来的这些信件以及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欧阳强说,“它代表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为了革命舍生忘死的精神,我们一定要继承!”

红军 长征 温暖家书 【纠错】编辑:王深宇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