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城长江大桥是焦枝铁路在枝城跨长江处。通讯员冉德强 摄
枝城镇龙王台村的党建文化长廊吸引众多村民驻足浏览。通讯员冉德强 摄
枝城西湖公园一角。通讯员冉德强 摄
农旅结合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冉德强 摄
荆楚网消息(记者曹霓 实习生章巧慧 通讯员朱灿义 黄磊)宜都市枝城镇,古称“丹阳”,历史悠久。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流域九大水铁联运枢纽之一。近年来,枝城镇坚持强化党建在基层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这座依水而兴的工业重镇,正焕发着生机,向着“绿色生态小城”蜕变。
党建+创新 焕发基层活力
在枝城镇龙王台村,有一个70多岁高龄的“生活管理员”,她叫赵定珍。龙王台村村支书康芹华告诉记者,赵定珍在85-95年一共做了11年村支书,因其公正又得民心,现在在村里做管理员。
“趁身体还健康,还能为大家做好服务,这也是感谢党的一种方式。”赵定珍说。
在枝城镇,像赵定珍这样退休了还坚持为民服务的不止她一人,在枝城镇“片区共建”的探索中,四个片区的书记也是如此。
枝城镇党委在基层党建整市推进工作中,率先推行片区党委建设新模式,提升了基层组织力。
该镇把32个村、社区组建成四个片区:沿江片区、两河片区、洋溪片区、黎坪片区。每个片区筛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在职和退休副处、正科级干部担任片区党委书记,专职委员从具备较高素质并且愿意长期从事农村事务的年轻、高学历村(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里精挑细选。
4个片区党委分别由镇党委4名正副书记直接联系,办公室设在组织办。片区党委实行一周一碰头、一月一督查、一季一交流,集中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实施党群“连心结对”和村级决策“共商共议”,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
“这些老干部有工作经验,能解决问题,还能指导片区年轻的专职委员,保证充足的后备力量。”宜都市枝城镇党委书记阮晓阳说。
党建+扶贫 强劲产业动力
“最高峰期的时候,一天好几百台车到这里。”枝城镇九道河冬枣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黎泽元告诉记者,9月8日起至国庆黄金周枝城镇两河片区九道河村百亩精品冬枣园正式开园。“来这里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九道河村隶属两河片区,近年来,在片区党建引领带动下,两河片区由原来的工业村向山水田园旅游合作社转型,建成了“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两河田园农旅融合项目也成为了宜都乡村振兴的示范。
黎坪片区内贫困村较多,其中架锅山村、六里冲村、水井坪村、钟家冲村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全面实施扶贫工作,以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片区党委多次到辖区各村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就各村的经济发展找出亮点、引导扩展,形成“一村一特色”的基本格局,配套实施种植基地的规模化生产。
黎坪片区钟家冲村精准扶贫户李德胜通过贫困户贴息贷款8万建起了300多平的鸡舍,养了6000只鸡,还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流转了4个农户15亩土地,加上自家的一共20亩,种上了脐橙和黄桃。他说:“只要我肯干,就不会受穷!遇到困难时,片区和村里的干部都帮我想办法。”
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主要特色,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枝城镇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实现了党建与扶贫双促双赢。
党建+转型 助推经济实力
枝城镇为百强宜都沿江乡镇,14.6公里长江岸线建起了34座小码头,还有17家化工企业,工业产值占宜都市的三分之一。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转型迫在眉睫。化工产业向何处转?往何处去?枝城镇面临诸多难题。
2017、2018年,枝城镇相关负责人连续两年在宜昌市人代会上提出把枝城化工产业园,纳入宜昌转型发展规划及加快建设的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枝城园区已成为宜昌两个专业化工产业园之一。
去年以来,兴发绿色生态工业园、湖北氢阳储氢新材料、华阳化工紫外线吸引剂等一批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项目落户化工园区,协议投资超过350亿元。
在狠抓化工转型的同时,枝城镇强力开展码头整治和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
“这两年,我们遇到各种阻力,受过利益诱惑,还被举报威胁。”阮晓阳坦言。为彻底解决码头“顽疾”,沿江片区党委以“党建+生态环境治理”为基础,带领整治专班与40多位码头货场主逐一见面,研讨清退集并方案。
如今,生产岸线变生态岸线。34家码头取缔了25家,腾退长江岸线3.9公里,新植起成片生态防护林,群众有了亲水平台。
在创新“党建+”模式引领下,枝城镇聚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17年,枝城镇在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223位,位居全省第三、宜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