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蒋波)“在太庙举行‘电影大师对话’,是东方文明与100年的电影艺术的一次交流”。亚洲影视周期间,在中国导演贾樟柯的主持下,来自中国、日本、伊朗、印度等9个不同国家的14位电影大师共聚一堂,开启深入的“电影大师对话”。
他们都是各国电影文化的旗帜人物,并且在国际上享誉盛名,虽然他们受到不同文明滋养,有着不同信仰和价值观,但亚洲电影人在“交流互鉴”上却是志同道合的。“我们不仅要从文明的维度观察电影,同时也要看到电影助推了文明的发展。”贾樟柯说。
贾樟柯眼中的“半边天”
2017年,外交部和国家电影局启动金砖国家导演合作计划,来自金砖五国的五位导演共同拍摄了首部以“时间”为主题的影片《时间去哪儿了》。
电影节组委会找到贾樟柯,请他出任合拍电影的监制兼导演。在第一部电影《时间去哪了》获得巨大成功之后,金砖五国的女导演选取女性视角、由贾樟柯监制的第二部合拍电影《半边天》也已经在5月10日全国上映。
《半边天》通过五个国家五个故事,诠释了女性的梦想、奋斗和困境,饱含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对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女性的真爱、坚韧和担当,为促进金砖国家妇女交流,加深各国人民的交往和情谊注入了绵绵不绝的动力。
贾樟柯评价说:“虽然空间会跳跃,人物会跳跃,肤色都会变,但是他们内容上是有机的紧密的衔接,就像是在看一部电影的五个篇章。”贾樟柯相信,合拍片能够展现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这是多方合作的基础。“中国电影工作者能够主导这样一些影片的拍摄,是对中国电影近年来发展成果的肯定。”贾樟柯说。
人民网文娱:金砖五国第二部合拍片,为什么会选定五位女导演来做?
贾樟柯:《半边天》女性角度的确立,确实是众望所归。为什么是众望所归呢?第一部《时间去哪儿》在国内外放映时,不约而同就有很多人问你们要不要拍女性题材。这个提议启发了我,女性意识确实是这几年大家非常关注的,从电影界来说,女性电影人的作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呈现了她们的独特才华。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就决定来做《半边天》。
人民网文娱:您觉得女性导演的优势是什么?
贾樟柯:女性的思维方法跟男性有很大的区别,她们对情感的细腻捕捉,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就是她们最大的优势。《半边天》里印度短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高压锅在火上烤着,出气阀不停旋转。印度家庭中女性要承担很多事务,这是导演通过高压锅的镜头,来表现女性在家里承担再多也还要自己消化。在我看来,这个镜头是只有女性才能感受到的一种类比,只有女性才能提炼出来的一种视角,如果这个世界只有男性导演,确实是不完整的。
人民网文娱:您如何看待女性题材电影成为市场新热点?
贾樟柯:这是社会的进步。因为过去的电影、银幕世界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基本上是只从男性视角去思考,其实是有缺失的。但其实,女性在多重身份之下去做一件事或从事一份职业的艰难,是应该通过电影去展现的。对女性价值没有认识的年代,女性就会在传统的思想上受到忽略,或者说只是一个被男性视角观看的角色。正因为女性在社会中也承担了很多的责任,所以她们的才华也需要被呈现出来,就像我们所确定的主题一样,不约而同地就要去拍女性题材。
“讲人类命运共同体,艺术家是最有感受的。”
人民网文娱:这两年通过和金砖五国电影人的合作,对您之后的电影创作会产生变化影响么?
贾樟柯:更坚定了我过去电影制作的方法,一开始觉得找共鸣的话题很难,但是做了两部以后发现其实也不难,因为人类生活有很多共鸣的东西。这也能够让我知道,为什么之前我的电影在国外很受欢迎,虽然是拍中国,甚至只拍老家山西,但是当人在面临一些境遇的时候,有些感受是全球性的。
比如说人和人之间沟通方法的改变,因为手机出现了;比如大家都讲到过去慢现在快,其实这都是全人类共同要面对的问题。艺术的可贵之处就是在这种共性的生存问题之下,每个国家地区、个人的反应和应对的态度策略是不一样的。这又呈现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传统历史甚至不同信仰所带来的变化。在相同和不同中间的辩证,我觉得是金砖合拍影片最有趣的地方。
人民网文娱:这也是一些现实题材的外国电影,在我国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原因。
贾樟柯:是的,我认为讲人类命运共同体,艺术家是最有感受的。因为随着文化的交往,你会发现确实是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下,文明和文明之间的对话,传统和传统之间的区别,实际上是细化的东西。
《半边天》俄罗斯短片讲得是一个网恋的故事,如果把故事背景换成中国,拍成一部独立的、接地气的国产电影,我想大家也会有共鸣。网友见面后失恋了怎么办?就好像是拍我们身边的故事一样,很有借鉴性。
电影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正本归心很重要
人民网文娱:今年全国两会上您提到,电影的技术人才还是很急缺的,片场积累和科班学习哪个更重要?
贾樟柯:都可以。对应用型人才来说,一直是两个培养途径:片场和学校。现在片场培养人,没有过去条件那么好,因为每个剧组、每个主创都非常忙,根本没有时间带自己的学生、徒弟去学。好的摄影师,一年三四个电影都在拍,每天都在拍电影,他怎么有时间训练学生呢?所以,这方面就应该转移到学校,我们的电影学校、培训机构应该多一些应用型人才的培训。今年两会的时候,我就在呼吁要多一些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人民网文娱:国内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对电影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同了。
贾樟柯:没错,过去培养电影工作者,它是按200多部电影来计划的,突然几年之内冲到一千部,人才就不够了。而且这个人才,可不仅仅是导演、演员、编剧这样的,每一个工种都缺人才。基础工种,有时候确实来一个人也能硬着头皮做,但是质量是不行的,某种程度上隐性的就把电影制作水平降低了。
人民网文娱:能否透露下今年的电影计划?
贾樟柯:今年要拍一个关于作家的纪录片。因为我有一个关于艺术家的三部曲计划,已经完成了两部。2006年是拍画家的,2007年是拍服装设计师的,今年会把收官之作第三部关于作家的拍出来。接着就是要拍古装武侠片《在清朝》,筹拍很多年了,明年3月份开机。
人民网文娱:这和以往题材很不一样。
贾樟柯:其实也是一样的,是讲变革对人的影响。
人民网文娱:给“文艺星青年”的网友们分享下近期看的书。
贾樟柯:我推荐一本新书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的《会饮记》,那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天马行空又跟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个跨文体的作品,它既可以称之为散文,又可以称之为书信,非常精彩。我再推荐一本旧作是阿城的《棋王》,刚刚再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