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的主创集体亮相
章子怡
第72届戛纳电影节渐近尾声,进入高潮。自1959年首部中国影片参加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角逐至今,中国与戛纳电影节的缘分已有60年的历史。走过一甲子的中国电影,在戛纳电影节呈现出越来越热闹的状态,电影入围,买片卖片、红地毯争艳,还有章子怡成“大师班”授课的亚洲第一人……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中国军团”的身影,受到大家的关注。
首映后反响好场刊评分高
参赛片《南方车站的聚会》表现不俗
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大片云集,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1部作品入围。赛程进行到后半段,口碑“爆款”频频出现,让不少媒体和专业影评人感慨,今年的戛纳是“大年中的大年”。中国片表现亮眼,多部电影入围各大单元,由刁亦男执导,胡歌、桂纶镁主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主竞赛单元,首映后反响较好,在场刊评分上,《南方车站的聚会》拿下2.7分(满分4分),截至记者发稿时暂列第5位,表现不俗。
一直以来,场刊评分被视为“金棕榈奖”最终归属的“风向标”,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专业影评人的口味,对其日后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具有一定的指标意义。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胡歌首部登陆戛纳的电影。首映后,刁亦男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风格再度获得国际影评人的广泛认可,而经历过事业瓶颈期的胡歌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接受采访时他坦言,以往拍电视剧时自己会把最好的状态拿出来,但这次他刻意将自己变成一张白纸,完全交给刁亦男,学武汉话,观摩审讯嫌疑人的过程,为了动作戏苦练射击,潜心投入创作过程的他“清空”了过往的表演经验,带给观众,也带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
此外,浙江导演顾晓刚的《春江水暖》被选作“影评人周”的闭幕影片,这是该单元创立以来首次将中国电影选为闭幕影片。《春江水暖》讲述了杭州富春江畔的一个大家庭,年迈的母亲在寿宴上意外中风后失智,四个儿子轮流照顾她,而他们各自的家庭也面临着亲情与现实的考验。
整部电影在视觉风格上极为创新,独特的电影美学仿佛让观众置身于山水画中,且很容易就想到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对此,顾晓刚坦言,自己始终在思考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美学转化成电影语言的可能性。本届“影评人周”总监查尔斯·泰松评价这部电影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气韵生动的电影化表达。
中国艺人纷纷亮相 章子怡备受关注
每年戛纳电影节场外的“中国军团”总是格外热闹,今年更为如此。红地毯上,中国艺人陆续亮相。有点遗憾的是,这其中多数都是应品牌商邀请而来,真正凭作品而来的人并不多,更有一些蹭热度的“毯星”,遭网友吐槽。
众多亮相的明星中,章子怡等人的气势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国际影星,被摄影师的长枪短炮包围,足以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影响力。
除了走红地毯,戛纳电影节的老朋友章子怡今年也是载誉而归。章子怡现身戛纳电影节大师班,她是该活动首位获邀的亚洲演员,也是大师班创办以来最年轻的女性电影人。
今年是章子怡从影20周年,她在分享中不仅提及了与张艺谋、李安和王家卫三位导演的合作经历,也分享了自己在好莱坞的表演经验。 而今年的戛纳海滩影院,也重放了章子怡的经典之作《卧虎藏龙》。
章子怡谈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是不断要求自己,就像牙膏用到最后还要用力挤一下。” 从出道以来一路合作名导,到成为“国际章”,章子怡曾一度被质疑。对此,章子怡回应:“我并没有什么野心,我从拍第一部戏到今天都是只看眼前,怎么演好,之后的反响或者成功不是在我的预设之内。”
章子怡坦言自己拒绝出演好莱坞脸谱化的亚洲人角色。在谈到最新与好莱坞合作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时,章子怡透露,之所以接下这部戏,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给了她一个有得演的角色:“不是只用我的脸和名字,我很感谢他们的邀请,这是对一个演员的邀请,而不是对一个明星的邀请。”
最大广告位被中国电影占据 中国元素随处可见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影市场,戛纳市场中多个中国片方携项目而来也受到广泛关注,各式与中国电影相关的论坛、酒会、派对应有尽有,还第一次有了“中国日”活动。
各大论坛上,如何在国际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探讨如火如荼,中国演员的身影也随处可见。许晴以推广大使的身份出席中欧女性影展戛纳论坛,与小S、黄璐等展开讨论;周冬雨则在“跃动她影”论坛分享着自己的一线经验,全程用英文对答如流,令人刮目相看。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不仅世界电影渴望“走进来”,中国电影也希望“走出去”。来自中国的资本力量,从来不会缺席这样的文化盛宴。
走进电影宫,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供媒体人、电影人免费取阅的场刊里关于中国电影的报道层出不穷,多部中国影片出现在《银幕》《综艺》等场刊的封面、版面。整个戛纳最大、最贵的“广告位”——位于电影宫对面的高楼海报位,也由中国电影《天火》买下。
电影市场里,来自中国公司的展台不少,据官方数据,戛纳电影节中国市场的注册人数逐年增加。有媒体报道,2018年,全球电影产业出现衰退,也影响到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但中国逆势而行,在市场上表现出超强的购买力。
评论:用作品说话最重要
在社交平台上,老导演谢飞写道:“2019年的戛纳电影节开幕了,大批中国年轻的影评人、购片公司、剧组扎堆前往,热闹非凡;对比1987年我拖着《湘女萧萧》的拷贝,只身赴展的冷清情景,真是天壤之别。”的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这里,是这几年来戛纳最大的感受。来走红地毯的中国艺人络绎不绝,有名的,没名的,都要来这条世界知名的红地毯上亮个相。
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来到戛纳,用作品说话才是最重要的。中国电影征战戛纳已经走过一甲子的时光。60年来,共有11次在戛纳主竞赛单元捧起奖杯,《霸王别姬》是截至目前唯一捧得“金棕榈奖”的中国影片。令人欣喜的是,近五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在戛纳主流赛场全面开花,除了贾樟柯,国际电影人记住了更多的名字,比如年轻一代的毕赣,还有中生代的刁亦男、李睿珺等。然而,拿下大奖的依然不多,2015年之后更是没有获得重要奖项。
如今中国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还是停留在市场层面。与世界上一流的电影相比,中国电影仍有差距。如何更好地拍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中国电影仍任重道远。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在戛纳电影节上闪闪发光。大师班上,章子怡成为前来分享的亚洲第一人。40岁的她畅谈人生,聊起自己的心态变化,更直面曾经的“野心”争议,笑谈一路上受到的误解。如今的章子怡,看起来通透而放松,光彩更甚,正处于人生中最好的时光。
其他“小花”也很出彩,分享着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比如周冬雨,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戛纳论坛上对答如流,获得无数网友点赞。
还有那些在各个竞赛环节成功突围的年轻导演也在增加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上的影响力,2017年,邱阳的《小城二月》获得中国首部短片“金棕榈奖”;2018年,赵婷执导的《骑士》获得“导演双周”最高奖“艺术电影奖”;今年作品首次在“影评人周”压轴放映的顾晓刚也受到好评……这些名字,不仅书写着自己闪耀的青春,也描绘着中国电影的未来。
但愿未来,来到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和电影人实力再高一线,用艺术性、专业性,闪耀在这座属于世界电影的海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