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娱乐

娱探丨幕后大师①特效师:《流浪地球》冰封效果是一笔笔雕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5日11:20 来源: 腾讯新闻·娱探

划重点:

《流浪地球》“冰封”的效果,是我们在三维软件里,按照1:1的比例,一笔一笔把冰“雕”出来的。《阿丽塔》女主角的瞳孔是一个800多万面的几何体,里面有好多控制器让瞳孔张开、收缩,比真人的眼睛还要传神。“《权游》最后一季可能是毁在了终端上”,因为大家的电视、电脑屏幕不够亮、清晰度不够高,显示的时候漏掉了很多细节。《速激7》没拍完,主角保罗沃克去世,他弟弟代替演出,但弟弟只是“身体出镜”,很多面部镜头都是纯CG。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有特效,我们称为“隐形特效”,演员状态不好,眼袋很大、化妆卡粉,都可以利用特效进行后期修复。即使特效需求不断增加,视效行业仍然面临被压价、拖欠款项等问题,对于人力成本超过80%的视效行业而言,生存环境挺艰难的。

腾讯新闻《娱探》 作者:秦筱

6月23日,上海电影节落幕,吴京以本届电影节推广大使的身份上台为最佳导演颁奖,却因为黝黑的肤色上了热搜。不同于对女演员和“小鲜肉”肤色的苛刻要求,网友反而力挺吴京:“常年拍摄武打戏份风吹日晒,黑一点也正常。”

吴京因黝黑的肤色上了热搜

《战狼2》和《流浪地球》两部电影为吴京积累了超高人气和超强口碑,除了贡献好故事、好功夫,他还为国产电影的发展做出了最直接的贡献:在这两个项目都不被看好的时候,拿出自己的钱来支持它们,“《流浪地球》投资方跑了,吴京自掏六千万支持”的故事广为传颂。

《流浪地球》成就“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谁也没料到,不被投资方看好的《流浪地球》上映之后不仅成为“爆款”,还让2019年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并且带动了一批国产科幻片的诞生,比如即将在8月9日上映的《上海堡垒》。

而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付出。导演郭帆的坚持、演员们低片酬甚至零片酬出演、几千名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尤其是科幻片最重要的部分——特效,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坚持看完片尾演职员名单的观众们可能还会记得那一刻的震惊:《流浪地球》的制作团队拥有7000人。但观众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幕后工作者们为了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优质科幻片”,接受了超高强度的工作、远短于平均周期的项目时长、远低于他们应得的报酬。当观众们坐在电影院为这部电影中“堪比好莱坞”的特效而激动的时候,聚光灯还未照到为之付出的幕后工作者身上。

在《流浪地球》上映快五个月之际,腾讯新闻《娱探》请来了两位特效艺术家彭博和王彪,讲述特效制作的幕后故事。

特效艺术家彭博

特效艺术家王彪

这将是《娱探》“娱乐圈幕后大师”系列的第一期,摄影师、修图师、化妆师、服装师、海报大师等的故事,都将在这个系列一一呈现。

《娱探》探访Pixomondo公司北京办公室

彭博和王彪所属的公司PIXOMONDO在全球范围内参与过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的特效制作:《星际迷航》《饥饿游戏》《神奇女侠》《速度与激情》《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还凭《雨果》拿过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Pixomondo公司曾凭《雨果》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而《流浪地球》《飞驰人生》《影》《一步之遥》等国产电影中的特效,都出自PIXOMONDO中国团队之手。可以说,从业十年的彭博和王彪,见证了好莱坞特效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特效行业的从无到有,这份工作的快乐与辛苦、这个行业的荣耀与辛酸,都贯穿在了在他们的讲述中。

《流浪地球》:东方明珠被挪了位置 冰封效果是一笔笔雕出来的

我们团队在《流浪地球》中制作的镜头主要是救援队抵达冰封的上海城,遭遇地震等一系列险境,并最终找到坠毁飞机中的运输车脱险的戏份,一共有216个镜头,其中60%以上为A级镜头,全CG镜头超过50个。

Pixomondo为《娱探》展示“冰封上海”工程图

每一个镜头都包括暴风雪的粒子模拟计算和冰封城市的崩塌破坏特效。除了上海城和冰封峡谷之外,我们还做了长城、运输车、工程车、军车、救援球、飞机、无人机等。

2018年春节前,导演给我们放了一个粗剪的片段,当时冰冻上海部分还只有手绘的草图。接到任务之后我们团队就去上海航拍了街景和建筑,回来画了一张地图,研究冰封的上海应该是什么样的地形、包括建筑怎么分布。

观众可能都没注意到,电影中这些建筑的位置其实并不是完全拷贝真实的外滩。事实上,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中,这些建筑的位置是有细微变化的。这都是为了构图好看,比如救援队刚刚进入上海的时候,为了让观众一眼看出这是上海,我们把东方明珠挪到了外面。

这就意味着每一个镜头,我们都需要重新设计画面,这可不是把东方明珠复制粘贴那么简单。这个冰墙高达400米,地理环境半径达45公里,位置变了,冰川的形状、光线的角度都会有变化。人的眼睛是非常敏感的,稍微做得不那么精细,观众都会看出不对劲,所以需要不断地调整细节。比如这个进入峡谷的镜头,前前后后就改了有半年,而冰封上海一共有200多个镜头;装甲车也是,随着车的前进,场景不一样、车速不一样、路面平整或者不平整,都会影响这个车的观感。

“冰封”效果都是一笔一笔“雕”出来的

构图ok了,就要“冰封”了。虽然有一些程序可以生成冰的效果,但那看起来比较粗糙,相当于“五毛效果”。不“五毛”的效果,是我们在三维软件里,按照1:1的比例,一笔一笔把冰“雕”出来的。

关于冰的透明度,我们其实有过争执。一开始我们想写实地去做,也为此研究了很多冰川,我们发现,实际上那么大体积、那么厚的冰是不透明的,观众无法看到里面的建筑。这个情况下,就存在一个真实和美学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冰墙要透明到什么程度、里面的建筑要细节到什么程度,才不会让观众觉得假。另外,由于冰墙是透明的,存在各种折射,因此如何让光的折射显得自然、画面的色调应该偏蓝一点还是偏绿一点,也需要反复调整。

郭帆是一个非常完美主义的导演,每个镜头都会来来回回跟我们讨论,每一个构画都要经过少则十几版、多则几十版的修改。后来我们就专门开发了一个流程软件,提高跟导演沟通的效率,在尽量节省时间的条件下,满足导演的需求。

其实这每一个镜头在电影中都是一闪而过,很多观众觉得你把这张图做出来就ok了,但是你看到的这个结果,中间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修改迭代,这实际上才是我们工作当中最大的挑战。

《流浪地球》初剪的时候特效镜头有4000多个,最终上映的版本里面有2200个,其中一半是高难度的视效镜头,这跟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就拿里面的工程车来说,将近80米长的运载车是尺度很大的东西,而且它的“戏份”又特别多。

比如,在雪地里行驶,路上有很多淤泥会粘在车胎上。如果是十年前,每一个镜头上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一笔一划地画上去,那个工作量太大了,很有可能你就必须放弃一定的真实性;但是现在利用软件,输入各种参数,比如高度,就能生成各种各样的污渍、划痕,接触到地面的部分淤泥会多一些、车顶的淤泥会少一些,非常逼真,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阿丽塔的瞳孔是个800多万面的几何体 保罗沃克的脸是纯CG效果

我前不久看《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的一篇采访,他说2001年做《指环王1》的时候,特效镜头才几百个,我很吃惊。但是你把20年前《指环王》里面的“咕噜”和最新的《阿丽塔》放在一起对比,你会发现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

阿丽塔的瞳孔比真人的眼睛还要传神

当年他们做“咕噜”的时候,瞳孔只是一张贴图,现在阿丽塔的瞳孔是一个800多万面的几何体,里面有好多控制器,让瞳孔张开、收缩,比真人的眼睛还要传神。如果没有超级电脑,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个数据量是巨大的,像《流浪地球》每一个CG镜头的数据量就有300多GB,我们上海这场戏的资产一共有150TB,1TB等于1024GB。

《权力的游戏》效果制作图

PIXOMONDO参与制作了《权力的游戏》第二季到第八季,从2012年到2019年,可以说特效也是一部比一部精良。但是今年有一些观众的声音说,最后一季的终极大战也没觉得惊艳啊。我看了一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它说“《权游》最后一季可能是毁在了终端上”,因为大家的电视、电脑屏幕不够亮、清晰度不够高,显示的时候漏掉了很多细节。其实我们在公司的电影银幕上看的时候,那个视觉效果真的很震撼。所以结论是,特效技术在发展,显示终端也要跟上脚步啊!

但其实特效技术发展到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为了炫酷,而是为了弥补电影的其他环节做不到的部分。

《速激7》中保罗沃克很多面部镜头都是纯CG效果

像《速度与激情》系列,还没拍完,男主角去世了,当时观众都以为是他弟弟演的,但实际上他弟弟只是“身体出镜”,主角的很多面部镜头都是纯CG。

“隐形特效”无处不在:飞行员的反光镜、演员的脸都可以做特效

很多观众没有意识到,现在几乎每一部电影里面都有特效,包括观众觉得根本不需要特效的一些电影,如爱情片、都市片,我们称为“隐形特效”,就是你根本看不出这里有特效。

比如《飞驰人生》中,在比赛发车前,背后的山脉、天空等背景我们都用特效进行了制作。由于天气、取景等原因,镜头拍到的素材很难达到完美,这时候就需要特效团队。

再比如,《飞驰人生》拍摄的底片中,飞行员护目镜的反射中有剧组人员、片场环境、不一致的光源位置,因此我们重新制作了一个完整的飞机跑道、周边设施、以及天空的hdri 混合底片,替换整个反光的环境。

包括如果哪天演员拍摄的时候状态不好,眼袋很大、或者化妆卡粉了,都可以利用特效进行后期修复,相当于“后期美颜”。当然,这跟有些电视剧的“换头”“抠图演戏”就不是一回事了。

《权游》龙的眼中感情是画出来的 特效师得是“通才”

虽然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并没有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长,原因很简单:越是条件许可,我们越是要做到尽善尽美。

比如说PIXOMONDO为《权力的游戏》制作的龙,由于观众的眼光被培养得越来越挑剔,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条龙站在那儿,而是一个角色,它是有感情、有“演技”的。这个演技怎么表现出来呢?皮卡丘可以用真人CG模拟面部表情,但是龙模拟不了——你又不能让一个蜥蜴高兴或者悲伤,那就只能靠特效师画出那个眼睛里的感情。

所以我们每一个特效师都得是一个“通才”,既要懂电影,又要懂技术,还得懂艺术,有时候还要懂一些专门的知识,比如关于动物、关于环境,关于物理、光学等等。所以说我们的行业背景特别杂,但是大家都是凭着一股热爱在做这件事。跟热点、跟流量,为浮躁的电影市场”打补丁“,我们的出发点从来不是这样。我们是抱着做艺术的心态在做每一个作品,希望我们参与的作品都能让观众点头、被大家记住时间更久一点,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被压价、拖欠款项,特效师只能“用爱发电”

好莱坞的视效产业已经很成熟了,但在国内这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实我们在技术、审美上并不比好莱坞差,但整个产业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对观众来说,一部电影好,大家夸的自然是导演、演员,在未来,希望也有更多目光投向视效行业。

甚至电影产业对视效的认识程度也仍需提高。体现在工业流程上,一部特效量如此大的电影,其实特效团队应该从前期就开始介入,跟导演、编剧一起讨论故事、场景与特效的衔接,这样效率会高很多,效果也会好很多;但目前很多电影都是拍完了才找特效团队“修后期”,然后给你一个非常紧的时间和非常紧的预算。

即使在特效需求不断增加的如今,视效行业仍然面临被压价、拖欠款项等问题,对于人力成本超过80%的视效行业而言,生存环境真的挺艰难的。

大家不知道,做《流浪地球》的这几家特效公司,其实都只收了成本价,还时刻担心会破产。我觉得这个行业很多人都非常有才华、非常有热情、非常有奉献精神,但薪酬还未能与此匹配,很多时候都是在 “用爱发电”。

当然,很欣慰地看到国内也在追赶。之前“五毛特效”因为很多粗制滥造的魔幻电视剧而变成流行词的时候,我们还开玩笑说大家终于看到“特效”的存在了;现在大家看到中国的特效团队做的东西越来越好,也是越来越关注这个行业,应该以后会走上正轨,形成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毕竟不能永远“靠爱发电”啊。

电影 镜头 观众 流浪 地球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