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舆情

收视率造假是一种价值观污染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2日11:3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今年9月15日,导演、编剧郭靖宇在湖北大学发表演讲,透露行业内存在收视率造假的黑幕,并实名向国家广电总局进行举报。一石激起千层浪,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功过被推上风口浪尖。12月26日,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据介绍,这个系统不仅更适用于当前电视节目观看方式多渠道、多样化的新趋势,而且通过数据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望从根本上治理收视率造假问题。(12月27日《人民日报》)

收视率造假污染是一个老问题了,而其治理的难度也要难很多。这些年来,一直喊要治,可始终见不到明显效果,现在这个问题终于进入了可治理状态,让人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收视率造假污染,因为收视率崇拜而产生。我国收视率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采用记录仪和抽样调查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对观众收看节目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收视率本身并没有什么原罪,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项工作,都涉及到“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这是量化指标出台的原因。可是,过分重视收视率,如同“GDP崇拜”一样,那就成了问题。

重视收视率与收视率造假也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就评价体系本身而言,存在科学性问题,可是任何一种评价体系,都应该确保准确,如果连公信力都没有,又能起到什么导向作用?现在收视率的最大问题就是造假污染。且不说一些调查不科学,比如某知名调查公司采用的抽样调查,在北京只有不到1000户样本户,很容易造成调查失真;而且很多调查,就是炮制出来的产物,谁胆大谁花钱多,谁的数据就好看,这种造假已经跌破了底线。

对于收视率造假,一般认为是影视行业的问题,其影响也局限于影视行业,其实远远不止如此,收视率调查只要出来了,肯定对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错误的收视率调查,以此拍出来的作品,不仅不能反映时代主流,反映主流价值观,而且偏离甚至背离了主流。影视行业是从事精神产品输出的,由此拍出来的作品,又会产生什么样后果?看看现在的荧屏,出现的各种雷人、恶趣作品,已然不言而喻。

现在,“小鲜肉”已成为很多电视剧的标配,但在事实上并不一定受主流观众的认可。在舆论场上,对此的批评声一直络绎不绝。现实中,一些主旋律作品,反而成了“爆款”,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倒挂的出现,未必是创作人员无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于数据造假,很长一段时间连创作者都不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他们以为拿到手的收视率是真的,进而拍出了自己认为对的作品,最后才发现犯了大错,成了收视率造假的牺牲品。

一个行业应该有一个行业的规范,从事价值输出的影视作业,也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可是,收视率造假从根本上违背了诚信的主流价值观。由于影视行业强大的流量效应,由此传导出来,又会对整个社会,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什么效果?人是活在现实中,也是活在想象中的,有什么样的价值想象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现状。收视率造假,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社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源头性影响。

从这意义上说,收视率造假是一种价值观污染,不仅污染了影视行业的价值观,也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产生了侵蚀和污染。现在,有关方面不仅下定了决心,而且拿出了技术防范办法,希望新系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恶意造假,还应该加大曝光和惩处力度,让其“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收视率 广电总局 价值观 【纠错】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