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通讯员邓国欢)中年男子不慎摔倒,玻璃扎破脑门和眼睑,穿入前额,直逼颅底,所幸及时送医,医生在计算机精准“导航”下,帮他手术安全取出,没留下后遗症。3月11日,43岁的汪先生(化名)高兴得知,自己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回想刚刚过去的这十几天,汪先生和妻子夏女士还心有余悸。夏女士说,2月22日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突然卫生间传来“扑通”一声,接着听到丈夫“哎呦、哎呦”的呻吟,她跑去一看,发现丈夫摔倒在地上,左眼睛下眼睑被划伤,脑门上还插着碎玻璃渣,洗手台上的挡水玻璃也碎了一块。
见此情景,夏女士赶紧扶起丈夫,出门打的到离家不远的蕲春县人民医院处理伤口。医生为汪先生进行了相关检查后,将前额、左眼睑伤口处玻璃取出并缝合了伤口。但汪先生的颅底还留有玻璃碎片,建议转院。汪先生被连夜转送到同济医院。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刺到汪先生颅底的玻璃长约2.6厘米,宽1.2约厘米,呈现不规则的梯形。穿刺的角度刚好嵌顿在颅底,横跨左右鼻腔和眼眶之间,大部分在左侧。
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争教授介绍说,如果采取“原路返回”方式取出异物,也就是将玻璃从前额插入的地方取出,对颅内损伤较大,而且在已经受伤的前额上会再增加一个新伤口,风险不可预测。经过讨论,刘争教授团队决定采取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通过鼻腔取出玻璃。
3月1日,刘争教授团队为汪先生实施了手术。手术开始前,医生将汪先生的影像学检查(CT)资料导入到导航系统,从而构建一副三维立体“手术地图”,玻璃的位置、大小及范围显示得清清楚楚,医生根据这幅地图准确识别玻璃的位置,形成“精准的定点打击”。
手术中,医生先将 “困”住玻璃的组织清除干净,然后像汽车搬库一样,小心翼翼地将松动的玻璃从左侧鼻腔慢慢挪到右侧鼻腔,保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再将玻璃从右侧鼻腔取出。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玻璃完整取出。术后汪先生未出现颅内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
手术导航类似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导航,但手术导航是“三维立体”的,并且导航精度在1毫米以内。术中导航能辅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手术成功率,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刘争教授介绍,临床上像汪先生这类异物贯穿伤多发,如果遇到此类情况,现场处置时应为患者及时止血,切忌擅自拔出异物,以免异物拨出造成二次伤害,导致大出血和神经损伤。在完成止血包扎后,应及时送医接受进一步治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