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卫学平 张友江
绵绵春雨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上大冶市灵乡镇风桥村陈家山。半山腰上,坐落着大冶市康之堂生态农业基地。
2014年,大冶人冯海明放弃海南的生意回乡创业,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选址2000余亩山地,打造省内面积最大的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铁皮石斛被称为中华“仙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花可入茶,茎可磨粉、泡酒,具有美容养颜、护肝明目、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等功效。它发源浙江等地,喜好半阴半阳潮湿环境,本地多在塑料大棚里栽培。
记者步入基地一间大棚,顿感空气温润;头顶,喷淋水管纵横交错;地垅里、花盆里、树桩上,一行行,一圈圈,密密匝匝长满铁皮石斛。仔细端详,其形态细长,呈节状,小叶,绿茎。现场负责人冯文海介绍,石斛幼苗娇嫩,对环境要求苛刻,先在浙江育养,而后转移至大冶驯化栽培,再移至枣树或杉树树桩上仿真种植。第一年,因技术不成熟,没掌握好日照和温度,导致大量石斛幼苗被晒死,损失不小。后来,他们专门从浙江请来两名技术人员,常年驻扎在基地加强技术指导。如今,基地铁皮石斛迎来丰收季,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去年销售收入超过900万元。
大棚旁的一间简易房里,不时传出爽朗笑声。推门而入,只见10名村民围坐一圈,正在整理新采的铁皮石斛:去叶、留茎、装筐,切成三四厘米长的小段,再进入烘干机烘焙、提香。“我们都是基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在这里做事风不吹、日不晒,雨不淋,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村民江又明介绍说,“男工每天100元,女工80元,还包一餐中饭。”江又明一家三口,住在风桥村3组。几年前,他突患重病,手术治疗花销不菲,欠下10万多元外债。病愈后,江又明夫妻二人都到基地务工,每年收入近3万元,走上脱贫致富路。
像江又明一样的贫困户,该基地还有30多户。冯文海告诉记者,康之堂生态农业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已带动150余家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余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