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扶贫

沙洋县:小小黑米稻,大大脱贫梦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8日11:02 来源: 荆楚扶贫网

荆楚扶贫网消息(通讯员王星星、刘双裔)沙洋县曾集镇官集村九组的刘昌发,全家6口人,家里一直以来靠种植10余亩水稻、油菜维持基本生活。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刘昌发家因两个孙女均为二级残疾对象,且爱人体弱多病,被评为官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家贫,但刘昌发不等不靠,勤劳拼搏,依托扶贫政策和干部帮扶,发展黑米种植、生猪养殖产业,用勤劳之手埋头苦干,积极创收,不断改善家庭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底,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步入脱贫户行列。

(一)养土猪,找出路

2015年8月县粮食局驻村工作组进村后,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他家的具体情况。两个孙女一个是视力残疾二级,一个是智力残疾二级,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其子外出务工和刘昌发种地,经常是入不敷出,非常贫困。

但是刘昌发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在工作组、帮扶人向他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后,他说想养殖土猪。随后,工作组、帮扶干部、村干部帮他出谋划策,建起了猪舍,喂上了8头小猪。刘昌发非常勤劳,为了保障猪肉的品质,冒着炎炎夏日下地割来猪草、揪来构树叶喂食猪仔,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着“猪宝宝”。由于几乎纯粮食喂养,猪肉的品质好,出栏后便卖出了好价钱。

细心清扫猪舍准备继续养猪

(二)种黑米,谋脱贫

要想脱贫光养猪还不行,帮扶人在了解到他家还有不少耕地后,便鼓励他尝试种植黑米稻,虽说黑米稻种植技术要难一点,劳作要更辛苦一点,但是效益要好于普通水稻。谁知道,听完刘昌发就立即同意了,说是种了这么多年地还是老样子,必须尝试改变一下。随即,帮扶人帮忙弄来黑米种子,刘昌发着手育秧、插秧、灌水、施肥、防病。秋收以后,11亩多的黑米稻获得了较好的产量,卖了24000元;6亩的优质稻也卖了几千元,比以前单一种植优质稻每亩增收了大几百元。

黑米地察看墒情

同时,在把自家农活忙完后,刘昌发也没有闲着,主动到村领办的沙洋县官集龙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因为他会开插秧机,合作社让他做机插手,一天工资200块,总共干了10多天,也增加了3000多元收入。

龙兴合作社机插手

2018年底,村调查评估他家人均收入时,刘昌发高兴地说:“今年在大家的帮扶下,11亩多的黑米收入了24000元,优质稻收入了近5000元,养猪收入了近6000元,儿子外出打工和我在合作社打零工收入2万多,扣除生活开支、种养殖成本,今年家庭纯收入3万余元,日子越过越好”。

(三)养龙虾,稳增收

脱贫后的刘昌发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勤劳苦做。他看到市场上小龙虾的行情不错,政府又出台了稻虾奖补政策,便同帮扶人商量想开挖几亩虾池,通过进一步调整种养殖结构增加家庭收入。驻村干部、帮扶人大力支持,联系水产专家指导他种养殖技术。刘昌发2018年底成功开挖了2亩多虾池,投虾种20多斤,精心管理,期待着2019年有个好收成。

新开挖的稻虾田

此外,帮扶人还帮他弄来了兰花豌豆种子,鼓励他试种了一亩多兰花豌豆。刘昌发说,“豌豆产量高,容易管理,如果今年效益可以的话,我准备明年再多种一点,靠着自己身体还行,多增加点收入,把日子过好,给政府减轻点负担。”

试种的兰花豌豆

刘昌发家从当初刚被列为贫困户时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到2018年底评估脱贫时,家庭人均纯收入远超脱贫收入标准。刘昌发不惧穷、不怕穷,依托扶贫政策勇立脱贫志,靠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值得点赞。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