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来到百姓家
——松滋市涴市镇党委书记易发宇6月份召开贫困户屋场会纪实
1、端午节的问候
6月6日是端午节。下午3点,镇委书记易发宇在魏家堤村召开贫困户屋场会。通俗浅显讲政策,风趣幽默拉家常,巴心巴肝问家底,真心真意解难题。
“您真是我们的镇委书记啊,前几天就听隔壁队的王老汉子说镇里的书记来家走访了,我还不相信哦,硬说他是吹牛皮呢,想不到,今还真来了……”黄大爷说着就紧挨着易书记坐下。
“大家一定要心态好,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扶”不是长久,关键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要支持村里的工作,体恤干部的难处;要感恩党的好政策,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易书记与大伙交心谈心。
三个多小时的屋场会,时而悄无声息,时而欢声笑语。临走,屋场老板孙大妈(透析病人)约易书记,“您下次还来我这开会。”
2、书记来贺乔迁喜
6月13日下午,涴市镇党委书记易发宇听闻月堤村贫困户郭忠望危房改造竣工搬进新居,随即决定贫困户屋场会定在郭忠望家里开。
递香烟,盛凉茶,郭忠望黑里透红的脸堂上笑开了花; 张家长,李家短,十来户乡亲们娓娓道来自家的苦辣酸甜;笑嘻嘻,乐呵呵,大家感恩最多的还是国家的扶贫政策。
“贫穷不是大家的错,困难都是暂时的,大家不怕,今年我们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来年我们要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大踏步前进,进一步把家建设好,把村治理好。”
易书记一方面宽慰鼓励大家伙要保持好的心态战胜贫穷,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家伙人人参与乡村振兴。
3、扯不完的心里话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情深”处。6月14日下午,在同兴村贫困户屋场会上,因孙子红斑狼疮致贫的张大爷谈起家庭变故,扶贫政策帮扶,慢慢走出困境的经历时,老泪纵横。“我要感谢党和国家,我要感谢镇村干部,我要感谢驻村工作组,没有扶贫的政策,这个家早就散哒。”张大爷接过镇党委书记易发宇递过来的纸巾,满眼泪花又一脸满足。
“我是做上门女婿的……”“那您是不是受娘母子的气啊……”在易书记的打趣下,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话匣子一打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扯不完的心里话。
“我贷了五万元款,开了打米加工厂,喂了10头生猪,10头母猪,我的想法就是只要我干不死,我就往死里干!”孟大哥的铿锵豪言和勤奋拼劲赢得在场20余人的热烈掌声,也将屋场会推上了高潮。
当易书记问起大家还有没有什么难处时,大家都笑嘻嘻的说,“没有了,没有了。”“那好,看大家精神面貌好,家风传承好,产业发展好,政策落实好,我这心里也舒坦啦……”
临近散场,几位老大爷拉着易书记的手:“书记辛苦了,书记辛苦了,谢谢书记来看我们!”
4、小家大家都是家
谈家风促民风,谈政策促脱贫,谈帮扶促发展,谈村情促振兴。6月16日下午,镇委书记易发宇应双潭村贫困乡亲们之约,与12名乡亲们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不是我们永远的标签,大家要树立信心,与命运抗争,与病魔斗争,与自己奋争,所有的坎都会过去……”
听闻贫困户王大哥借这次产权制度改革的机会,一次性交清了历年因穷欠下的数千元村级费用,易书记连连称赞:“对对对,就是这样,我们都要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小家中有大家,大家来扶小家,家家终会盛开幸福花。”
5、千万不要给党委书记面子
“您们千万不要给我这个党委书记面子,有什么问题随便问,精准扶贫的,环境整治的,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的等等……”6月19日晚上7点,涴市镇党委书记易发宇在红星村13组召开群众会。
“怎么做红星人?怎么当红星家?怎么干红星事?”易书记用涴市“段子”话把“三个怎么”讲的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一下子让到场的三十多个乡亲们产生了强烈共鸣。
“对贫困户,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对扶贫政策,多一些了解,少一些怨气;对村级发展,多一些行动,少一些旁观;对我们的干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成见,让闪闪红星真正闪闪发光!”
“开贫困群众屋场会,让贫困群众诉诉苦楚,感恩政策很重要,开非贫困群众屋场会,给非贫困群众说说政策,理理怨气,提升群众满意度更有意义!这是我今年第一次在红星村开这个会,以后这样的会还会再开,多开,常开。”
6、我们去赶书记的会场子!
搬着椅子,戴着帽子,摇着扇子,我们去赶书记的会场子。6月30日下午,党委书记要来丁家垴村一片与贫困户座谈的消息不径而走,二片和三片部分在家的贫困户和周围非贫困群众也纷纷赶来“蹭”会。
有八十岁的白发老大爷,有五十岁的中年汉子,有相伴而来的婆媳……大家伙团团坐在易书记身边,你一言我一语,讲着命运的坎坷,疾病的折磨,念着政策的恩泽,家庭的变化,问着产业的发展,致富的门路。
易书记一户户认真的记录着,一个个细心的回答着,一项项通俗的讲解着。
易书记感谢着大家伙的倾听和信任,也鼓励着乡亲们要坚定信心,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感恩现行的政策,多多支持村里的工作,多多理解干部的难处,干群一心,把丁家垴村建设的更美,更富,更强!
屋场会上,零距离的交流、面对面的解惑、一对一的整改已在涴市成为常态。贫困群众纷纷感恩政策、感恩政府、感恩干部,同时也当场解决了产业发展、健康医疗、危房改造诸多困难,解开了群众的疙瘩,融洽了干群关系,激发了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