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17日)发布了游戏障碍防治专家共识,对该疾病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等进行了系统梳理。
游戏障碍是指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对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失去控制;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尽管已经因游戏产生了负面后果,但依然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强度。综合既往相关研究结果,游戏障碍患病率平均约为5%,患者以男性、儿童青少年人群为主,亚洲国家患病率可能高于欧美国家。
游戏障碍可导致一系列躯体问题、精神行为问题及社会功能损害。研究显示,早期的识别、诊断、干预对游戏障碍的预防治疗至关重要。应建立普遍性、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儿童青少年、家长与学校早期识别游戏障碍的能力,对可疑的游戏障碍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社会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处理共病等。
专家建议应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契机,出台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专门规范和净化网络环境的政策措施,并开展针对游戏障碍的药物、社会心理治疗相关研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