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王馨
【编者按】
毕生节俭只为一次慷慨解囊,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9月5日,马旭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从不同侧面展现她的家国情怀、大爱人生,敬请关注。
“马奶奶,您在咱们木兰县尽人皆知、家喻户晓。我长大后,一定像您一样报效祖国……”
“马奶奶,您是我们的榜样和骄傲,我们牵着您的手回家……”
马旭家中,存放着百余封木兰县中小学生的来信。时间集中在今年4月至6月。
一幅幅充满童真的图画,一句句充满敬意的话语,传递着家乡的呼唤、亲情的感召。
6月29日,马旭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姑太奶这一别,就是几十年啊!”亲戚马春龙全程陪伴,9月2日,他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述了老人的返乡故事。
当天第一站,松花江大桥。
抚摸着桥栏杆,马旭热泪盈眶:“松花江啊,你黑土地的女儿终于回来啦!”
松花江里,涌动着马旭儿时的记忆,流淌着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此次返乡,马旭特意带着一件买了许久的泳衣,本想重游母亲河,无奈身体原因,被众人劝阻。
第二站,文博艺术中心。
这里正在施工,围挡上满是马旭的名字、照片和剪纸画。
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建成后将成为木兰县中小学生学习、娱乐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预计10月底竣工,目前已工程过半。
马旭笑呵呵地握着施工人员的手,表示感谢。她希望大家严把质量关,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场所。
看着捐款已变成拔地而起的建筑,马旭夫妇的心情格外好,脚步也更加轻盈,他们急奔第三站:木兰县人民小学。“马奶奶好!颜爷爷好!”一进学校,马旭夫妇就被孩子们围了起来,系上红领巾。
教室里,孩子们表演了合唱、诗朗诵、葫芦丝演奏。老人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唱了起来。
马旭说,孩子们的信她没有时间一一回复,但她希望,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你们才是未来的希望!”
下午,马旭终于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建国乡建国村李国宝屯。
过去的土坯房早已变成了砖房。看着家乡房屋明亮、道路宽敞,她心里甭提多高兴,不由自主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乡亲们和亲人的簇拥下,她高兴地坐上炕头,话起家常。
她叮嘱亲人们,要管好自己,“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发,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为”。
马春龙回应,姑太奶的话一定铭记于心,立足本职岗位,做一个对家乡、对社会有用的人。
短短5天,依依不舍。她把家乡人民赠送的一幅《荷恋》带回了武汉家中,挂在堂屋。
图上荷花殷红、荷叶碧绿,配诗云:“荷花高洁吐芬芳,鸳鸯默默诉衷肠;双双醉在荷叶下,幸福美满万年长。”
这,正是革命伉俪的写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