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文旅

湖南湖北花鼓戏争奇斗艳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8日07:38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田晓隐 刘招林

11月14日、15日,两部花鼓戏亮相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分别是邵阳花鼓戏《山乡工匠》、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两地花鼓戏同展风采,别具风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此采访了两家参演剧团负责人。两地在戏曲传承上有着不约而同的共识:送戏入心,不仅是送到剧场,必须拓宽渠道,培养观众文化兴趣。

花鼓戏的共性与个性

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表演风格活泼、轻松,是花鼓戏的共性特征,但荆州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在唱腔方面有着很大差别。邵阳花鼓戏以邵阳地方语言为剧种语言基础,唱腔艺术高亢、激越、热情奔放;荆州花鼓戏唱腔鲜明,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特别是说事抒情具有很强的泥土气息。

此次参演的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都是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老剧团,演职力量强,创作过许多优秀作品。如前者创排的《家庭公案》《原野情仇》《生命童话》,后者的《儿大女大》《老板何来》《草根村官》,均获过国家、省级艺术大奖。

两种花鼓戏都被纳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剧团也见证了半个多世纪戏曲的繁荣和衰落。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院长徐中兵介绍,荆州花鼓戏戏迷分布广泛,有1000多万人。在中国艺术节、中国地方戏曲会演等多个重大赛事活动中,荆州花鼓戏都代表湖北参演,体现了独特的文化符号。近年,湖北出台一系列政策,从人才培养、创作扶持、经典改编、演出条件改善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促进地方戏曲振兴发展。

不能简单把剧团推向市场

没有人才,没有好剧,戏曲艺术传承就没有出路。

湖南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刘招林介绍,从2015年开始,该中心每年聘请退休艺术家进行优秀传统剧目的传、帮、带艺术教学。对特有的大型优秀传统剧目,同时进行挖掘、整理、重构、保护、传承,重点锻炼和推出一批中青年优秀演员,打造邵阳花鼓戏的经典力作。如现代戏《儿大女大》演出31年不衰,历经四代演员,演出场次己超3000场,几年前被拍摄成花鼓戏电影,在全国发行、放映场次已超过17万场。

“大众艺术变成小众艺术,传统戏曲在市场大潮中面临生存发展难、人才培养难、环境改善难的问题。”徐中兵说,剧团通过老艺人退休不下岗、名人名家经典唱腔唱段演唱会、岗位练兵比武、送戏下乡等多项工程,保证了花鼓戏的创排人才和剧目不断档。目前来看仍应坚持公益性改革方向,不能简单把剧团推向市场。

送戏入心,才能有观众

在政府扶持下,专业剧团的传承近年逐步走向正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呼吁,戏曲传承需要全社会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演员要传承,观众也要传承。要送戏入心,不能只在剧场培养观众。

湖北文化名家、国家级非遗项目荆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胡新中, 退休后返聘到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已有几年,带徒弟,教学生。“我们在剧场里每演一场,最多只有上千人观看,一年在剧场演出最多百场,如果通过电影、电视、网络,能看到的观众人数会大大增加。”

青年演员答沙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举办的“戏迷潜江大赛”,通过网络直播点击观看量达130多万人次。“我身边的年轻朋友都说,想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可是缺少信息,拓宽渠道能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有兴趣了,他们才会买票到剧院去看戏。”

据介绍,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一年来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上发布演出视频,观众互动非常活跃。本届南方会演预计现场观众总数约5万人,但通过直播等形式扩大影响,网上观看量预计高达百万人次。

此外,戏曲下乡,戏曲进校园、进社区,也是让剧场“流动”的手段,若能常态化、制度化,对于培养观众大有好处。

演出预告

11月18日、19日晚7:30,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演出的闽剧《生命》,将在湖北剧院上演。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