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生态文明建设,湖北六地成样本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8日09:35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邓城 叶相成

16至17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召开。2500多名各级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生态文明和谐共生”大计。

这是一场首次在中部地区举办的高规格盛会。两天时间里,14场高规格平行分论坛不断上演,与会者聚焦热点、直面难点、解析疑点,理念与观点交织,智慧与思路共鸣,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头脑风暴”。

湖北6地入选

全国生态示范市县

11月16日上午,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三批8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第三批2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了授牌命名。

我省获奖城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十堰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赤壁市、恩施市、咸丰县等6地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数量居全国第三;保康县尧治河村名列“两山”基地。

此前,我省已有京山市、保康县、鹤峰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十堰市上榜“两山”基地。至此,我省共有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2个“两山”基地。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有一整套考核指标,包括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生活等领域。目前,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两山”基地建设,经济发达地区走在前列。

不过,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此次评选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调整了评选标准。比如过去有单位面积经济产值指标的考核,对于发达地区肯定能达到,对发展中地区就不容易达到。目前在这个方面就做了修订。在经济差一点的地区,只要经济与生态环境是和谐发展就符合创建的标准。

十 堰

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样本”

17日下午,与会代表参观十堰市几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在犟河生态治理示范段,市民杨志金正带着孙女在河边玩耍,“真没想到,40年后的今天,我的孙女也能像我儿时一样戏水。”

上世纪60年代初,犟河水质清澈见底,河里鱼虾成群。杨志金回忆说:“那时我放学回家,常拿一根细铁丝往水里一抽,就有鱼儿漂起来。”

上世纪60年代末,伴随二汽建设,犟河两岸工厂、大楼林立,清澈的犟河逐渐变成重度劣Ⅴ类河流。为了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近年来,十堰累计投资7亿多元,全流域全方位治理犟河。经过多年持续攻坚,犟河一举达到地表Ⅱ类至Ⅲ类的“中国好水”标准。

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介绍,十堰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多年来,十堰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历经10多年持续努力,终于捧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奖牌。

“今年论坛在十堰市召开,是国家对湖北的信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郭新明说,这次论坛也为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的力量和智慧,向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样本”。

恩 施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16日,恩施捧回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奖牌,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凝聚着冯凯的一份功劳。

55岁的冯凯是巴东县清漂队队长。每年,他带领着十来人的清漂队从长江捞起数千吨垃圾。

除了长江,还有清江、酉水、贡水……恩施州境内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82条,每条河流都有“管家”,保护着恩施的生命之源。

恩施州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浩浩荡荡,清江百转千回,恩施之美不能缺少它们的灵动身姿。近年来,恩施州把修复长江、清江生态环境等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下良药、出重拳、治顽疾,在保护生态系统上勇于扛起使命与担当。

通过实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恩施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

五 峰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17日18时,五峰县后河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朱晓琴结束了巡护。打开本底资源调查APP,一天的工作成果一览无余:巡护22公里,在湾潭拍了75张照片,调查了21种植物。

守好“生态屏障”,2017年,五峰县后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发了全国首个科考APP。有新科技加持,当年本底资源调查,后河共收集照片、视频资料近3T,向国家标本平台上传照片7200余张,创下历史记录。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五峰下了真功——

预留发展空间,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把41.8%的县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开展源头截污,拿支柱产业“开刀”,在采花等茶叶纳税大户中推广“柴改电”,直到生产达到“零排放”;

调整产业结构,百余家非法矿山企业相继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完成“关改搬转”。

针对生态环境建设短板,五峰也屡出新招——

生活污水治理难,五峰就分类施策,在散居农户家中建设生态塘、生态湿地,种上菖蒲等水生植物,美化环境,净化污水。

乡村保洁压力大,五峰就整合资源,将护林员、保洁员、河长、道路养护员、环境监管员“五员合一”,再划分网格,建立起纵向到底的保洁宣传长效机制。

多管齐下,五峰的生态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PM10、PM2.5平均浓度全市排名第一;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全市前列。

■ 专家建言

湖北如何走好

绿色发展之路

十堰乃至湖北如何践行“两山”理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汪诚文教授表示,在十堰城里走了看了,发现还有一些管网系统不健全。十堰治水,既要有能打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心态;既要有短时间效果的呈现,也要有长期的水质保障体系的建立。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李兆华教授提出了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他说, 十堰市为解决中国北方缺水问题,为解决北京天津的优质饮用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目前来看,国家对十堰的生态补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有一定的体现,但应建立一种机制,确实从规章制度上解决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怎么管,这种制度体现还没有建立。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说出了他的建议,湖北省在产业壮大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导一切产业行为和生态活动,包括人民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内容实习2】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