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谭明猛 通讯员李晓静、胡婷)11月19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项目媒体开放日活动举行。湖北日报、荆楚网等10余家媒体记者,参观采访了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情况,共同揭开其神秘面纱。
媒体开放日和综合管廊规划图。 记者谭明猛 摄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设计理念借鉴了法国经验,入廊管线集电力、燃气、热力、通信、给水、排水等多种管线,是目前武汉市监控智能化最高的综合管廊工程。未来,工程完工后,整个生态示范城的地面将看不到一处管网,空中也见不到一根线缆。”中国一冶武汉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项目经理杨攀向记者介绍说。管廊管线舱一般分别为高压电缆舱、电力通信舱、管道舱、燃气舱四个舱室。各舱内不同位置均将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温度、湿度、松动位移、地理信息等各类物联网传感设备,建成后一个电子平板就可感知整个地下管廊的运行情况。
管廊建设现场。 记者谭明猛 摄
据了解,中法武汉生态城规划范围约39平方公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体验消费、节能生态、绿色智慧交通、高端国际健康医疗、创业服务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积极引进法国的龙头企业、人才,打造中法科创产业高地。
中法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建设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城市运行的基础“生命线”。中国一冶承建的综合管廊共分三期建设,全长13.5公里。截至目前,整个工程示范段1.4公里已全部建成,二期工程进场施工4公里,已完成施工段近1.5公里,预计在明年全部完成施工。
各舱室内的情况。 记者谭明猛 摄
施工单位中国一冶项目部称,分类排放管线,是为了消防安全和检修便利。各舱均用气溶胶灭火装置替代水雾装置,防止灭火时的水汽干扰电子设备运行。管廊中有两处设计国内领先,一个是500毫米直径的真空垃圾管,可利用真空动力快速收集片区固体垃圾,减少地面垃圾转运对环境影响;另一个是热力管,将连接地热源,向城市输送热力。
建成后的地下管廊,进出管廊检修需通过智能终端操作,未来将采用机器人巡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