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武汉,和谐宜居之城 社区荒地变“网红”绿茵场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3日07:08 来源: 长江日报

12月的东湖彩林景观惹人醉

“还路于民”打造慢行空间,老旧小区改造让搬走的居民又搬了回来,昔日拆违荒地变身“网红”社区绿茵场,一家三代志愿者谱写和美乐章……

城市的核心是人。武汉创建文明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通过精细化城市管理,为市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

一座文明之城,一座和谐宜居之城,也激发着全体市民共建共享的热情。这样的武汉,在军运盛会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赢得了世界各国来宾的赞叹。

“还路于民”打造慢行空间

规划建设水平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评价标准,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在城市空间的打造中,武汉以人为本,将“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制定中。

汉口沿江大道长江二桥至武汉关段瞄准打造世界级滨水景观大道,如何让更多市民感受这条景观轴的魅力?武汉规划部门请来国际设计团队,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决定要重新分配路权,采用人性化的设计打造慢行空间。

长江日报记者近日在沿江大道三阳路路口看到,道路背江一侧增设了一条双向非机动车道,中间用花篱隔开,在行道树的环绕下,一些市民正在骑行、跑步。道路的设计者之一、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高级规划师熊贝妮介绍,这条4公里长的道路断面是由双向车道、单侧双向非机动车道和3排行道树构成。

熊贝妮指着沿江大道三阳路路口处比划道,这一路段宽幅为35米,过去机动车道占据了27米,慢行道仅为8米;如今,机动车道虽然仍保持了双向6车道,但宽幅压缩到20米,慢行道的宽幅上升到15米,真正做到了还路于民。

不仅规划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武汉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也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今年,武汉全面展开了村庄规划编制,哪些村庄该保留,哪些村庄该集并,在规划的制定中充分尊重了当地居民的意见。

规划人员在蔡甸区桐湖农场香炉山村一村湾调研时,该村湾仅有30余户人家。因户数较少,按原规划,准备将该村迁并,并集中还建住房。但在向村民征集意见过程中,大多数村民觉得所在地靠近两个湖泊,居住环境好、距集镇较近、配套设施齐全,不愿搬离。规划部门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咨询街道及村委会意见后,最后决定尊重村民意见,规划将该村湾予以保留。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结合模拟实验室等大数据分析,不断提升规划的科学性。

武汉还通过地方法规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武汉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和保障城市亮点区块建设的决定》。其中明确,依法批准的城市亮点区块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落地见效。

搬离小区的老居民又搬回来了

创建文明城市,重在补齐短板,抓在实处。针对老旧小区整体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物业服务缺失等难点和痛点,武汉加强环境整治和设施改造,增进群众福祉。

登月小区是一个有着4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曾经因环境脏乱,居民纷纷搬走。启动小区“微改造”,邀请居民作为设计师和管理者,该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最近,搬走的老居民们又搬回来了。

今年75岁的姜春生是登月小区老住户,上世纪80年代末就搬进该小区,2011年搬走了。自从参与小区“微改造”工作后,看见小区一天比一天美,姜春生今年又搬回来了。新华街道办事处主任陈钢说,登月小区今年7月完成改造后,已经有两三户像姜春生这样的老住户搬回来了。

陈钢介绍,登月小区位于江汉区新华街取水楼社区,有5个单元、106户居民。因无物业管理,且小区地势低,地下排水管网年久失修,下雨常渍水。2018年,新华街启动老旧小区“微改造”试点工程,这里被纳入全区“红色物业”老旧小区首批改造试点。

随后,社区召开第一次居民规划建议座谈会。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郭炎博士团队介绍了前期对小区勘察的调研结果,与居民进行交流,询问居民的改造建议。像这样的建议征集在登月小区“微改造”过程中多次出现。

58岁的刘志勇家住四单元一楼,他提的第一个改造建议就是要解决地下排水管网问题,这条建议被规划团队采纳了。还有一位居民“规划师”叫范连清,她在这里住了30年。她说:“小区老年人居多,所以我提议楼道里要安装座椅和扶手,小区内最好还能有健身器材,这些都一一实现了。”

施工时,居民“规划师”又变成了“监理员”,监督“微改造”的施工过程,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等小区改造好了,“监理员”又变成了“管理者”,居民成立自助小组。

现在,范连清、刘志勇等人都是“白杨树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参与小区管理工作。

拆违荒地变身“网红”社区绿茵场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创新城市治理、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垃圾如何处理,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也检验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垃圾不落地,城市街道才能更加整洁。”这是洪山区城管执法局清扫一队队长何春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前,由清扫一队负责的路段,每个路段都有一到两个垃圾收运点,摆放着容积240升的大垃圾桶。通过走访,何春梅了解到这些位于路边的垃圾收运点存在污渍、噪音扰民等情况,不仅影响市民生活,还不利于城市环境的管理。

按照“精致环卫”要求,在不影响市民正常倾倒垃圾的情况下,城管部门减少点位,定时定点收运垃圾。每天早上6时以前,环卫工人先将垃圾桶回收,冲洗干净,进行无害化消毒,街上看不见垃圾桶。到了晚上8时以后,环卫工人再对沿街夜市、商户上门收运垃圾。一段时间后,道路更加整洁了。

更多探索正在进行。江汉区将垃圾分类纳入“门前三包”工作,摇铃上门分类收垃圾,减轻路边果皮箱满溢的“负担”,也使沿街商户提高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蔡甸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区教育局,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教学,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孩子们都学习垃圾分类。

我市还出台了《2019武汉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立面等方面提出工作标准。今年以来,武汉对铁路沿线环境加大整治力度,对暴露垃圾、违规种菜、违法建设进行整治,在拆除违建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市民需求。

9月19日,位于武广高铁沿线的杨春湖社区足球场正式向市民开放,来自洪山区和平街的两支社区足球队踢了一场“家门口的足球赛”。就在几个月前,这个足球场还是铁路边的一片荒地,乱搭乱盖现象严重。今年以来,洪山区全力推进拆违攻坚和铁路沿线整治工作,和平街拆除铁路沿线历史遗留违建5000余平方米,铲除违规菜地约200亩,复绿约180亩。

和平街居民素来爱好体育活动,但缺乏运动场地。街道和社区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引入社会资本,在该地块上建设标准化社区足球场。8月中旬,三块绿茵场在这里惊艳亮相。据了解,这块绿茵场得到周边居民喜爱。一到周末,场地供不应求。

文明和谐的武汉让军运来宾赞叹

一座和谐宜居之城,离不开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武汉着眼培育新人、弘扬新风,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引导市民与城市同提升、共进步,展现市民良好精神风貌和城市文明程度。

着眼家园整洁美丽,武汉在全市街道、社区开展“让城市更加美丽·清洁家园”“社区文明晾晒”“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等志愿服务活动;着眼平安综治,开展义务巡逻、邻里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社区小喇叭”“和事佬”等一批基层志愿服务品牌。

武汉还大力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着眼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依托15分钟便民服务圈,开展送餐送水送药、维修家具家电、代购生活用品、上门理发打扫、接送老人儿童等生活类服务,对空巢老人、困难群体和残疾人等群体暖心帮扶,用实际行动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武汉市民人人争当东道主,以文明、热情、宽容、友善的姿态迎接前来参加盛会的海内外宾朋。军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期间,全市共有21.2万人报名,超额完成招募计划。其中包括一家三代28人报名。这个最美志愿者家庭里年纪最大的志愿者是76岁的李金生,年纪最小的志愿者是6岁的李佳瞳,从爷爷辈到孙子辈,个个都是志愿者。他们一代接一代,身体力行传承志愿服务精神,谱写家庭和美乐章。

“为盲人讲电影”的全国最美志愿者杜诚诚家庭、“百子歌”传人杨汉群家庭、三代“城建之家”王学风家庭、“钢构人”双职工李挺家庭……这样的“最美军运家庭”在全市开花。

志愿服务成为武汉市民生活的“新风尚”和城市文明的“风景线”。军运会开幕式后6万观众席几乎没垃圾、千万人让出174公里军运专用道、观众为“最后一名”选手热烈加油鼓掌……一个文明和谐的武汉,一城热情大气的武汉人,让各方来宾连连赞叹。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王亚欣

见习记者胡维佳通讯员金辉李军王凯刘洪凯严娟娟

【责任编辑:邓玉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